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430篇
中国政治   442篇
政治理论   244篇
综合类   2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周利方  沈全 《新视野》2022,(4):47-52
“伟大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觉能动地改造社会历史的精神状态,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伟大成就的精神内涵的高度凝练概括。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高扬主体性、发挥能动性,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规律和世情国情基础上,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性,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主动精神”生动诠释了历史主体性的形成,自觉能动性的发挥以及人的合目的性实践创造等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902.
吴琳 《行政与法》2022,(12):1-11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共同富裕的逻辑意蕴主要表现在——从本体论意义上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规定性;从目的论意义上看,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目的性;从价值论意义上看,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面相,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超越性;从方法论意义上看,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有机合一,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均衡发展性;从制度论意义上看,实现共同富裕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方向性。  相似文献   
903.
试论唯物史观的理论困境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石,但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唯物史观却出现了理论上的困境,主要是前苏联文本体系上的缺陷导致人们思想上的困惑所造成的文本困境,以及没有解决好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历史发展中的定位所造成的适用困境。困境将激发反思和创新,从而推动唯物史观的发展。当前,唯物史观的发展前景体现在时代条件的变化为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科学基础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04.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是恩格斯系统回答人类起源问题的光辉篇章。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既是对唯心主义人类起源观的纠偏,更是对资产阶级剥削本质的揭露。基于此,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深刻揭示了劳动在猿到人转变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人与自然的辩证联系上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科学回答了人类之起源,由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发展。因此,学习领会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开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实现等仍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05.
王家芳 《求实》2007,3(6):28-31
科学和价值是唯物史观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两个基本维度。科学发展观坚持唯物史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运用唯物史观的辩证方法,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握唯物史观的价值目标,强调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  相似文献   
90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全方位的、崭新的理论,其哲学渊源是特别突出的。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哲学,以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毛泽东、邓小平的有关哲学论述都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哲学渊源。  相似文献   
907.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造就了人类历史,"现实的个人"的具体化放在历史语境中也就是历史主体身份的具体化.马克思在论述唯物史观过程中,针对革命和生产力发展这两个动因,逐渐形成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和发展两个视域.与此相对应,历史的主体也从总体化的人民逐渐转变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现实的人".在中国,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人民主体地位变迁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步的过程,也是人朝向本质复归的过程.立足新时代,积极探寻"人民"内涵变迁的唯物史观依据,无论从理论还是现实角度来讲都有助于人们加深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908.
中共成立后不久,便在共产国际代表和苏俄顾问的要求下与国民党开展合作。中共浙江方面由沈定一领导的杭州一师网络在国民党党部的筹建、组织工作中走到了前列,被国共高层和苏俄顾问视为党务工作的样板。然而,由沈定一和杭州一师学生密切配合发展党务的良好局面,随着国共分歧的加剧发生变化。沈定一对中共中央和鲍罗廷的策略愈发不满,宣中华等人则持有完全不同的意见。最终杭州一师网络瓦解,浙江成为中共与以沈定一为代表的西山会议派兵刃相接的主战场。双方此后调动各自所掌握的资源和优势,进行无休止的争夺和拉锯,既磨褪了革命青年的激情,也消耗掉了浙江内部革命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909.
《学理论》2021,(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9世纪,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完整地表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整体性思维的承续、唯心史观的颠覆和"欧洲中心论"的解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实现了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物质基础、以生产力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动力、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未来趋势的世界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容。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转变和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交往作用的重视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彰显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