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430篇
中国政治   442篇
政治理论   244篇
综合类   26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学理论》2019,(11)
五四时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唯物史观的宣传,主要通过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及实践传播五种途径使当时一大批知识青年受到影响和熏陶,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912.
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以唯物史观为视角探究文化自信,是将文化自信与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群众等相联系,置于社会总体性之中,能够深刻地抓住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发展规律。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出发,便可从起最基本保障作用的生产力要素、决定方向与性质的意识形态属性、涵养动力源泉的文化创新及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向等四个方面分析文化自信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913.
"读经典、悟原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以下简称《讲话》)。以上这段引文是《讲话》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论断,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对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在我国学界,一些论者那里长期以来是处于"用经典、注原理"的。《讲话》之后,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即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从"三个组成部分"(三驾马车)转变到从经典解读上来。目前,学界对经典研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亮剑型的,一种是绕道型的。这两种类型都力图往经典解读上汇流。但是在这里缺少一个重要的环节。这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两个问题搞不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读就没办法进行。文章的研究在于使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奠基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著作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14.
《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党人的政治纲领,凸显着共产党人的政治价值观。《共产党宣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政治意识、政治立场以及政治使命三个方面为共产党人的实践确立了价值定向;又在“价值—话语”维度通过阶级性、批判性、科学性的话语对政治价值观进行了科学阐释。在《共产党宣言》的启示下,建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价值观要从坚定政治信仰、恪守政治立场、坚持政治遵循以及探究内在机理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15.
916.
恩格斯合力论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动力理论的有机构成部分,同时也是唯物史观中的重要一环。历史合力论是恩格斯在唯物史观被一些西方学者曲解为"经济唯物主义"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所以它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历史合力论包含了深刻的理论内涵,它再次阐释了精神因素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动力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不但在马克思恩格斯年代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当今时代同样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17.
读书沙龙     
《新中国70年》当代中国出版社《新中国70年》是国史学界多年来努力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这部著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精神贯穿于全部内容中,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党史新中国史的最新认识。在内容起止时间上,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到2019年10月,是迄今为止涵盖时间最长的新中国史著作,完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磅礴历程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918.
吴炜 《观察与思考》2019,(12):15-2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围绕着马克思主义爆发了一场著名的争论——"问题与主义"论战。它对于迅速扩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意义重大。但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解决社会问题的策略和方案的争执,而是反映了现代中国人对两种理性即"进化理性"和"建构理性"的取舍和偏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与中国革命关系更为直接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上,力图为现实的革命斗争服务;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早期传播的重点在唯物史观,对辩证法则相对比较忽视。  相似文献   
919.
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过程,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决定论。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生产规律,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历史依据,论证了其灭亡过程,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走向了科学;他坚持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中,将支配人类历史进程的本质力量归位于人自身,给予了人类掌控自己命运的现实可能性,从而赋予人类“积极的自由”以现实的基础。因此,马克思历史规律观在其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9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