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商鞅把防范官吏犯罪作为建构法治社会的核心问题,主张充分发挥法律的防范功能。他对于制度防范、刑罚规诫、利益杠杆等在防范官吏犯罪中的作用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刻思考和实践探索。有些思想对于当代防范官员犯罪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2.
李异鸣 《各界》2010,(2):38-42
商鞅祖上是阔气过的,曾是卫国国君低级小老婆的后代,到了商鞅却变成没落户。他本姓公孙,后因当了秦国十年的丞相,被封于商地,故被史家称为商鞅,也叫商君。  相似文献   
73.
《学理论》2013,(30)
战国中后期的特殊时代需要确立了法家思想在诸子百家中的主导地位。秦国率先引进法家思想,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得到巨大发展,国富民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为强大的封建国家。我国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充分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当前体制的弊端也慢慢暴露出来,深化政治体制变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4.
孟宪实 《各界》2010,(12):69-71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70岁的苏格拉底选择了死亡。又过了9年,在东方的中国,商鞅呱呱落地。52年之后,名震一时的商鞅被杀。苏格拉底,有很多机会选择生,但是他都放弃了,是他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死。商鞅临死之前,采用了多种手段,希望挽留生命,但最终没有成功。面对死亡,苏格拉底是一个成功者,商鞅是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75.
许小年 《同舟共进》2013,(12):17-20
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改革事业是延绵不断的。战国时期商鞅和秦孝公的变法是两次大规模的变法,奠定了秦国崛起称霸,乃至后来统一中国的基础。西汉末年的王莽在史学家看来形象比较负面,但如果客观地回顾历史,  相似文献   
76.
商鞅,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以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精神制定《秦法》,大刀阔斧地实行"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实施郡县制、奖励耕战、登记户口制、实施连坐之法。通过商鞅变法,  相似文献   
77.
商鞅法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缘法而治、刑无等级、明法以利民和轻罪重罚。要从商鞅的法治理论中吸取积极的东西,作为当今依法治国的借鉴,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78.
历史的鞭影     
<正>世无常法,唯变可通,但变则触犯旧序,触犯旧序则把自己放在了“汤镬”之上。雄浑苍莽、九曲百折的古黄河逶迤在瘢痕褶叠的黄土古塬上,犹似历史甩过的一条鞭影,炸出了一串响亮的名字,他们是:商鞅,王安石,张居正,龚自珍……这是一些变法家的名字。  相似文献   
79.
历经十年“文革”,许多历史人物也经历了一场“浩劫”,用“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封资修”这几把筛子一过,可堪一顾者所剩无几,而商鞅成了屈指可数的幸运儿。此君因其法家代表人物的身份,在“批林批孔”中受到吹捧,“文革”后,又被作为改革者的鼻祖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80.
人生自古谁无死?没有人会在与死神搏斗中真正取胜。然而,苏格拉底和商鞅,却在生命最后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是什么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在他们人生最后的生死抉择中,到底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