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7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35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824篇
中国共产党   399篇
中国政治   516篇
政治理论   131篇
综合类   3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411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都在关注和思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对于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极为丰富的社会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方面的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为我们深入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学说。  相似文献   
112.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在司法实践中较少适用,但却是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法律防控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罪名。依法防控需要从法律适用和实践两个维度,准确适用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相关规定。在法律适用层面,需要重点对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及其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分进行分析;在实践层面,需强调办理妨害传染病防治案件应注意坚持证据裁判原则、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做好释法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3.
预告期作为劳动者辞职或用人单位预告解雇的期限,其性质的阐明关乎实践中诸多问题的厘清。在肯定预告解除权为形成权的同时,认可预告期"始期说"的内在性质,在"程序说"与"条件说"的外在性质辨析,在法律、集体合同、劳动合同关于预告期规定的选择中不囿于现有学说,在适当倾斜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及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同时,提出区分预告解除主体,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适用。  相似文献   
114.
赵金色 《前沿》2009,(6):174-176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受到屈原“发愤以抒情”的影响。揭示了文学艺术创造中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与理论的一个优良传统。在理论上对后世的诗、文甚至是小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从不同角度丰富、发展了“发愤著书”的思想。直至今日,这个传统仍在发展中。  相似文献   
115.
王岁孝 《学理论》2009,(32):255-256
教育实习中的说课是指实习生向指导老师阐述实习课程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能显示实习生的备课态度、理论水平、业务素质。说课要表述流畅、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展示个性、符合实际。说课评价是对说课活动的理性反思。将说课列为教育实习的重要内容将会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1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传播开来逾百年之际,有必要深化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现象和问题.“会通说”是三十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之谜”的主要解答模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从内在机理上看,“会通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谜是不彻底的,文化客体间的“会通”只是基础,文化主体的“接受”才是关键.从文化观角度看,立足于狭义文化观立场的“会通说”,并不能完整系统地反映和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逻辑.从广义即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可见,由文化的“会通”进到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矛盾运动展开的两个基本环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逻辑的主客体辩证法.“主体接受论”是对“会通说”的合理继承和深化,它更全面完整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7.
中西交流是以地理知识的沟通揭启序幕的,但来华传教士所带来的西方地理新知识,往往难以一时被中国古代士人所接纳.其中诸多细节,体现了两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冲突,例如中西关于"四海"的诠定.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四海"从传统的经史体系而来,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意识.而在利玛窦、艾儒略等传教士的地图和著述中",四海"从西方的航海大发现而来,用来唤醒中国古代士人的世界意识.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反映了中西交流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18.
聊博一笑     
《工友》2014,(5):62-62
正饭局真多刚接一电话,对方张嘴就问:"你在家吗?"号码陌生但听这语气肯定是熟人啊,于是也装熟回他:"我周五还能在家?饭局啊。一到周五就这样,好几个饭局。你在哪儿呢?啥事?"对方沉默一会儿说:"你叫的外卖,我在你家门口呢。"要显年轻昨晚跟儿子商量:"不要喊我妈妈,喊我姐姐。"他问为什么,我告诉他:"这样显得我年轻呀。"在一边看电视的老公来了一句:"要显年轻,应该喊奶奶。"还真是。感动有一天,我买了包20元的烟,给老板50元,找我40元,我装兜里就走了。没走多远,  相似文献   
119.
关于刑法因果关系出现了不同的理论学说,各种学说的实质是一样的,但判断标准却是模糊的,并表现出了较强的主观性,但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无疑又是合理的。因此,我们有妊要对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共同性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20.
“法的价值”概念辨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的价值体现着法的精神。近年来,我国法学逐渐将法的价值问题作为法理学的首要问题来看待。尽管我国法学界对法的价值这一极其复杂抽象的概念作了艰难而又有益的探讨,并取得很大进展,但这一领域的学术纷争使关于法的价值的解释仍然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可以这么说,在中国,读一本法理学著述,就得更换一种新的法的价值概念。不同的见解固然体现了学者们的仁智,但五彩纷呈的对法的价值概念的解释又确实给学者们的相互对话带来困难,尤其是使关于法的价值问题的教学和研究面临困境。有鉴于此,有人猜测,厘清法的价值概念含义可能是我国法学工作者研究法的价值问题的首要工作。本文不揣浅陋,企图就法的价值的概念作一辨析并提出自己对法的价值概念含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