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41篇
  免费   710篇
  国内免费   96篇
各国政治   736篇
工人农民   438篇
世界政治   25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18篇
法律   15024篇
中国共产党   11658篇
中国政治   20410篇
政治理论   4125篇
综合类   7214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794篇
  2022年   660篇
  2021年   1065篇
  2020年   1366篇
  2019年   607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545篇
  2016年   1064篇
  2015年   2257篇
  2014年   6136篇
  2013年   4889篇
  2012年   5325篇
  2011年   5473篇
  2010年   5020篇
  2009年   4622篇
  2008年   5219篇
  2007年   3738篇
  2006年   3835篇
  2005年   2634篇
  2004年   1941篇
  2003年   1543篇
  2002年   1822篇
  2001年   1534篇
  2000年   1100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民法典是法治中国时代的权利法典.民法典作为一部规范民事主体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从事民事活动的权利百科全书,其所蕴含权利张扬与人权保障的价值理念贯穿始终.民法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张扬与集中彰显,也是法治中国时代最为正式的、体系化的权利保障百科全书.民法典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依托,更是助力人民法院精准司法、公正司法的裁判素材宝库.鉴于民法典一以贯之的人权保障的价值理念与思想内核,唯有获取全面领会民法典蕴含的法思想、积极培植针对民法典的法感情、熟练运用法技术准确适用民法典等三把金钥匙,才能开启民法典规范与制度宝库的大门,激活民法典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修为.  相似文献   
22.
23.
3月11日下午,新修改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以下简称"一法一规则")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两部法律施行三十多年来的首次修改。与民法典这样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法律不同,"一法一规则"似乎并不算"热门"。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24.
陈莉 《人民司法》2020,(13):104-106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等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质性解决行政争议。行政争议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对于具体行政行为意见不同而引起的争议,在当前提倡服务型政府,强调“权为民所用”的现代社会,妥善解决各种行政争议对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26.
进入2021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唯一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再次成为社会瞩目的焦点。作为与老百姓“距离最近”的法律,民法典的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其实施水平和效果,更是直接关系到每一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幸福生活。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的“落地”,不仅面临着大量的新旧法律的衔接适用问题,如何处理好民法典与其他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也是正确实施民法典的应有之义。最高法院于2020年12月30日完成了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并修改制定了第一批与民法典配套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但《民主与法制》记者梳理民法典各分编时发现,仍有大量的法律问题和操作细节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由此可见,民法典要在全社会落地生根,真正成为一部对群众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的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让法治中国行稳致远,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27.
跨境旅游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经济增长点。跨境游客作为核心要素,其权益保障是跨境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基于信息不对称、语言障碍、停留时间有限等因素,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存在诸多行政与司法困境。"一带一路"国家间应开展跨境游客保护国际协同与合作。从建立跨境旅游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多语种跨境旅游联合投诉、构建跨境旅游纠纷联合调解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跨境旅游纠纷在线解决、开展紧急情况联合救援合作保障跨境游客人身安全等具体路径,全方位构建一套完整的跨境游客权益保护合作机制,作为"一带一路"跨境旅游业发展的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28.
《现代法学》2019,(4):90-104
本文提出以及论证的命题"保险人可以作为支持和补充政府治理/监管风险的私人监管者"与国内目前主流的保险法研究范式——合同和监管两个维度——有较大的不同。本文意图藉此探索保险法理论的新范式,以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于保险法理论研究带来的重大挑战。风险保障专业化、损害赔偿社会化和治理手段市场化的性质使保险成为构建公权与私权合作治理的机制。保险人以"治理"(govern/regulate)的方式支持、补充甚至替代政府对被保险人行为和风险的行政管制。"看不见的手"(商业保险)与"看的见的手"(政府)相互配合与支撑,在满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政府应向保险人下放风险管理职能,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相似文献   
29.
我国刑法对诽谤罪采取自诉为主、公诉为补充的双轨制模式。由于刑法但书“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公诉依据具有模糊性,同时司法解释本身缺乏解释力和可操作性,存在同义解释、近义解释等问题,加剧了公诉诽谤罪和其他罪名之间的冲突和竞合,特别是当被害人为地方领导干部时,诽谤罪的公诉权在实务中存在被滥用风险,部分限制公诉权的要件在实务中被淡化甚至忽略。从相对狭义的角度看,“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只有在行为人对侵犯个体法益具备主观故意,但对侵犯社会法益或国家法益不具备主观故意(或无法证明其具备故意)的情形下,才有其独特的法律适用价值并不与刑法其他罪名相冲突。为妥善处理和平衡诽谤犯罪中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关系,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内外部变化,建议通过修改我国刑法,将诽谤罪区分为情节不严重、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三种形态,为充分保障宪法权利,情节不严重的不作为犯罪处罚;为充分保障自诉权,情节严重的为绝对告诉乃论;为依法惩治犯罪,对符合特定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情节特别严重的诽谤犯罪可以依法公诉,以维护网络信息秩序。  相似文献   
30.
桦川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在脱贫奔小康的奋斗历程中,桦川县以强化党建引领为重点,创新工作方式和载体,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干在实处,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04户、11710人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4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于2019年5月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2020年10月,桦川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