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03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60篇
各国政治   165篇
工人农民   257篇
世界政治   7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2篇
法律   5903篇
中国共产党   7853篇
中国政治   9055篇
政治理论   3633篇
综合类   5876篇
  2024年   101篇
  2023年   495篇
  2022年   525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525篇
  2019年   440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499篇
  2015年   982篇
  2014年   2571篇
  2013年   2516篇
  2012年   2871篇
  2011年   2728篇
  2010年   2407篇
  2009年   2665篇
  2008年   2986篇
  2007年   2161篇
  2006年   1726篇
  2005年   1611篇
  2004年   1246篇
  2003年   1051篇
  2002年   1130篇
  2001年   796篇
  2000年   576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全面深刻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进程中所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而且要深刻理解它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斗争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所具有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3.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制度源于经济基础又服务于经济基础。中国制度建设,攸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要的制度创举,必将对我国文化建设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重大的积极影响。深入理解和把握根本制度,需要科学阐发其内蕴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主体逻辑和实践逻辑。其中,价值逻辑是前提,理论逻辑是基础,历史逻辑是根据,主体逻辑是支撑,实践逻辑是关键。透彻理解和把握"五重逻辑",才能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夯实制度自信,并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4.
德法合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治理模式,从西周时期到清朝末年,大体经历了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德礼为本、刑罚为用"三个发展阶段。法律安定天下,道德滋润人心,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法治中国建设要汲取传统法律文化的养分,德法结合必须渗透到法治各个环节:在法律制定层面,立法要体现道德的价值取向,用法律规范重要领域的道德,用道德改良背离情理的法律;在法律实施层面,禁止任何人从失德行为中获得不当利益,禁止符合道德的行为承受不利后果;在法律遵守层面,用法治教育助推道德素养的提升,用道德建设促进民众守法意识。  相似文献   
25.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额的利益追逐下,部分经营者违背当初经营目的,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严重的侵害。在对消费者保护的层面而言,传统的私益救济已不能满足市场法治的发展需要。相比之下,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制度自法律授权以来,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反而能够修正经营者与消费者在市场地位上的失衡,更有效的约束经营者的行为,更广泛的实现对消费者的集体救济。  相似文献   
26.
辛鸣 《党建文汇》2020,(1):30-31
显著优势:铸就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之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为什么管用,就在于有其他制度不具备、做不到的独特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概括为13个方面,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本质属性到价值理念、从制度立场到制度目标、从制度绩效到制度运行、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立体画像。  相似文献   
27.
他是永恒的革命战士,看似平凡的人生实践,却铸就了力透时空的精神坐标。他,就是雷锋。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学习雷锋既是情感诉求,也是理性选择;既是时代精神的连贯线索,也是主流价值的活水长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毛主席曾说:“学习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相似文献   
28.
全球疫情防控形势,明显已从单一的隔离防控转向寻找防疫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对于全世界来说,这是不得已的重启。排队进入帐篷进行检查,在确认没有发烧或者其他感染新冠病毒的症状以后,戴着口罩的莉迪娅·托比得以进入车间。这是当地时间5月4日清晨6时,在美国南达科他州苏福尔斯市一家猪肉加工厂的情况。此前,该厂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者达到了800多人,工厂关停两周。  相似文献   
29.
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并由该委员会对法官履职是否构成违法审判提供专业意见,是完善法官惩戒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制度创新。对法官惩戒委员会的定位与职能,学界的建议与实际的制度建构并不完全一致。各地在设立法官惩戒委员会的过程中,因对其法律地位的理解不深、不透甚至存在偏差,导致其处于“无功能”的状态。作为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在有域外先例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吸收其有益经验,再根据中国现实国情来建构,是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应根据修订后的我国《法官法》对法官惩戒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在明确法官惩戒委员会法律地位的基础上,在设立主体、委员构成、设立模式上下功夫,并做好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衔接工作,确保法官惩戒委员会依法建构并保证制度得以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30.
"多难兴邦"是民族祖先治国安邦的重要理念,其意是说,遭遇灾难,可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化难为福,使国家再度振兴。这一辉煌理念,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时有透露,影响极其深远。它不仅在历史上曾广泛激励中华儿女不断推动本民族走向文明进步,而且到了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及社会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劫难。面对这一劫难,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其中最关键一项,就是汲取历史经验,拿起祖先留下的"多难兴邦"思想武器,促进国民"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顽强拼搏,英勇奋斗,以便彻底扫除疫魔,重整家园,最终推进小康社会理想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