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16篇
中国共产党   178篇
中国政治   518篇
政治理论   52篇
综合类   2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现场勘查,在刑事执法活动中具有较强的普遍性。现场勘查是在被动接报之后的主动"启动",是以"是否实施侦查、如何组织侦查"等作为其活动的实质目标指向。组织指挥者应当培养良好的现代现场勘查组织指挥意识———正确处理好轻重缓急关系的效率意识;正确协调技术与侦查的分合、兼容关系的全局意识;正确吃透现场看准个性的求真意识;正确对待相同点与差异点的辩证意识;正确处理好重点线索查证与整体侦查部署的统筹意识;正确处理好依靠大众传媒与封锁关键情节的双赢意识。  相似文献   
83.
魏斌 《检察风云》2013,(15):46-48
雨夜车祸引出离奇大案。福建南平市人冯金土先是撞人逃逸,惊慌失措之时,车子翻入水沟,最终投案自首。就在警方前往翻车现场时,发现惊人一幕:在距离翻车现场两米开外的地方,竟躺着一具年轻的裸体女尸。裸体女尸是谁?与冯金土逃逸有否关联?冯金土称:裸体女尸他真不知道是谁?他当时只是撞了人,身边根本没出现过裸体  相似文献   
84.
论犯罪现场立体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经验证明,传统的现场勘查模式正被新型的立体现场勘查模式所代替。这种立体勘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一种新型的犯罪现场观,即认为犯罪现场是存储犯罪人在实施整体犯罪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犯罪信息的空间。在这种犯罪现场观的指导下,犯罪现场勘查的对象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相似文献   
85.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质勘查活动的管理,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保证地质勘查质量,促进地质勘查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86.
运用刑事技术指导侦查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场提供的信息,可以准确认定案件的性质,为侦查指明方向,并认定罪犯。  相似文献   
87.
论历史     
陈仓 《法制博览》2011,(18):28-29
1.人类历史是人类生死存亡的生命现象,人类的大历史是漫长的地质时代的一个瞬间。遥远的过去,没有记载,没人知道远古有多古;茫然的未来,不可预知,谁也不知道永远有多远。悠久而漫长的历史过程很难把握,人类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具体的历史过程,即小历史,有始有终,开始了的事情一定会结束,结束了的事情往往还会从头再来。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提供发展保障。一是创新产业发展扶持机制。在矿产资源开发上,为确保矿产资源的集约开发,我县出台了《矿产资源勘查收储暂行规定》,县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基础地质调查或预查,成立矿产资源收储中心,通过收回、收购或直接委托勘查评估所形成的矿产资源实施管理,依法收储矿业权。对尚未开发的资源,加大勘查力度,通过行政手  相似文献   
89.
浅谈计算机犯罪现场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犯罪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 ,其犯罪现场是不可见的 ,具有潜在性、后发性的特点。要做好此类犯罪的现场勘查 ,必须充分掌握其现场的保护方法、勘查方法、证据的收集等。  相似文献   
90.
一提起地震,人们首先会想起山崩地裂、房倒屋倾、人员伤亡、满目疮痍的惨痛场景,对地震充满了恐惧。但随后往往又觉得地震发生的概率较低,便心存侥幸,忽视地震危害。这不是应对地震的科学态度。地震预报是个世界难题,现有科技水平还很难做到准确预报。因此,我们要正视地质背景条件,采取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