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4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42篇
各国政治   98篇
工人农民   122篇
世界政治   62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9篇
法律   9088篇
中国共产党   2901篇
中国政治   5017篇
政治理论   1564篇
综合类   326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28篇
  2019年   232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71篇
  2016年   301篇
  2015年   614篇
  2014年   1729篇
  2013年   1502篇
  2012年   1781篇
  2011年   1931篇
  2010年   1699篇
  2009年   1672篇
  2008年   1798篇
  2007年   1308篇
  2006年   1306篇
  2005年   1029篇
  2004年   1153篇
  2003年   1024篇
  2002年   823篇
  2001年   558篇
  2000年   488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作为未遂起点,着手是界定预备与未遂的重要标准。目前多数国家的刑法将着手定义为实行行为的开始,但德国刑法典认为着手直接处于实行行为之前,将作为罪与非罪界限的未遂起点提前,从立法上降低了起刑点,提高了对人权的保护水平。从这一刑法前沿理论中吸取经验,将有助于我国刑法学界相关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312.
民法以确认和保护自由为己任,而其实现的手段是私法自治。法律行为作为私法自治实现的工具,其基本要素意思表示在民法中的作用和位置便更为凸显。意思与表示有时不一致,而表意人故意为之便是其中的一种。在系统分析表意人故意使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各种形态及其在国外的立法例,并将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关于虚伪表示的规定与国外的相关规定相比较后,明确指出我国缺乏就游戏表示、心中保留和隐藏行为等行为类型做出相应规范,在通谋虚伪表示方面的规定也存在一定残缺。因此,就上述立法上的缺陷提出在将来的民法典中应如何进行完善的拙见。  相似文献   
313.
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将交通事故认定书定性为处理交通事故的证据,公安部的部门规章随即取消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重新认定程序,人民法院也不再受理对交通事故认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使得关系当事人重大权利义务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丧失了有效的救济途径。交通事故认定一旦错误。便将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有必要正确把握交通事故认定的法律属性,将交通事故认定纳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为其引入制约与监督机制,以切实维护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应当建立民事附带行政诉讼制度,为公正、高效地解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提供一条便捷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314.
在人际思想交流中,口头语言的真实含义可以由许多非语言行为的暗示加以扩充或修正。诚实或撒谎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表现有所不同,通过对其非语言行为进行认真地观察、分析和判断,可以有效地区分谎言。  相似文献   
315.
在交流中,口头语言的真实含义可以由许多非语言行为的暗示加以扩充或修正。诚实和撒谎的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表现有所不同,通过对其非语言行为进行认真地观察、分析和判断,可以有效地区分谎言。  相似文献   
316.
市场失信行为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行政权对其的应对是行政性惩戒,即以国家公权力为后盾倒逼市场失信主体践约守法。实践中,行政性惩戒面临的困境呈现为法律处罚与行政性惩戒的耦合作用、政府与市场的二元互动以及经济行政权与经济宪法背景下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价值冲突等理论张力。对此,可遵循引入谦抑性原则动态把握法律处罚与行政性惩戒的逻辑关系、以辅助性原则为统摄强化社会和市场力量在公私合作中的能动作用、以经济宪法为约束细化行政性惩戒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子原则的法治思路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317.
食品安全领域职业举报人的出现具有公法、私法层面的双重意义,能够在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同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职业举报人法律性质上属于消费者,其特殊性体现在主观明知且牟利、客观超需求而购买。职业举报人以合法的举报手段获取合法利益的,原则上不应予以限制,并且应当妥善处理举报与奖励、举报与调查处理两对法律关系:重点关注举报行为本身,而非举报的主观目的,即使职业举报人以索取奖励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其举报行为符合奖励条件的,相关部门仍然应当予以奖励,且应当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对其举报行为予以调查处理。  相似文献   
318.
法律行为的概念作为近代民法理论最为辉煌的成就,对我国民事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都有着深刻影响。然而由于人们对法律行为概念莫衷一是,内部分类错综复杂,给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带来不便。对此,文章尝试对民法中的行为进行重新分类,以民事行为作为总概念,重构民事行为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19.
任亮 《理论学刊》2007,(7):59-62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不均衡的。在从旧的平衡转变为新的平衡过程中,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均处于变化之中,新旧共享价值在交替、认同、确立与践行当中常常发生缺位、错位和失调现象,在这种状态下,社会缺乏某种共同价值标准和价值实践原则的持续指引,使社会组织和个体的社会行为失去统一价值依托与准绳,导致了各种偏离社会发展和威胁社会稳定的失范行为持续和大量地发生。  相似文献   
320.
一、运用行为科学及其方法培养职工安全行为 1.把握行为规律。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有共同规律,其基本的模式是:环境影响(有时决定)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在这个模式中,环境是人体以外一切客观条件的存在及影响的总和;需要是对个人目标的追求与渴望;动机是引发行为的起始点;行为是人的一系列动作的总和;目标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追求的某种事物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