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1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2篇
各国政治   102篇
工人农民   156篇
世界政治   30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0篇
法律   1297篇
中国共产党   5650篇
中国政治   7666篇
政治理论   1343篇
综合类   201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23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521篇
  2014年   1608篇
  2013年   1550篇
  2012年   1665篇
  2011年   1879篇
  2010年   2002篇
  2009年   1907篇
  2008年   1690篇
  2007年   1282篇
  2006年   1141篇
  2005年   677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24篇
  2000年   17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薛经纬 《前进》2006,(1):51-5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对于我们正确处理新时期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工业反哺农业,是相对于过去的“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农业哺育工业”而言的,我们所说的工业泛指非农产业和城市城镇  相似文献   
243.
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西梅 《前进》2006,(1):48-49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的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  相似文献   
244.
普通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组织关系转移困难、部分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淡薄、管理难以落到实处等问题,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党员的毕业前教育、创新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模式、丰富流动党员的活动内容、实施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构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245.
张绍鹏 《前进》2006,(10):40-41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让全体人民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正是公平与正义。对作为“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46.
当前的犯罪形式日益严峻,青少年犯罪是犯罪的主要组分,是社会学和犯罪学中热点的问题.上海的流动人口超出二分之一,因此来沪流动青少年犯罪问题急需解决.从社会学的角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结合自己实际工作和调查情况,分析找到流动青少年的犯罪的社会因素,并提出对来沪流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47.
当前中国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或者政策上要解决的难题,就是我们现在对生产要素的流动还是有限制的。劳动力就是一大生产要素。经济学里面讲,劳动力流动可以带来地区间的均等化。而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248.
经济发展是任何社会取得文明进步的首要条件,社会主义中国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备,经济运行虽然保持高速发展,但仍面临着大量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经济总体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经济发展在某些层面出现了脱节现象。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正是着眼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探索走出经济发展困境的途径而提出的,力图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突破口,促进国民经济全局的良性运行,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249.
本文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与政府职能转变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0.
黄振华 《理论与改革》2022,(4):156-165+168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乡村”,但又不能囿于“乡村”,而应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国家战略高度予以认识和把握。这既是由我国城乡发展的主要矛盾所决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县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与县城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导向不同,县域发展的基本导向是乡村振兴,其主要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县域居于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国家与社会的关键节点,具备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载体功能和支点作用。以县域为载体推进乡村振兴,应坚持农业农村农民为本位的基本原则,以县域城乡融合为基本路径,围绕产业融合、公共服务、乡村发展等重点领域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