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137篇
世界政治   19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0篇
法律   1106篇
中国共产党   3532篇
中国政治   3355篇
政治理论   1698篇
综合类   320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383篇
  2014年   1007篇
  2013年   977篇
  2012年   1007篇
  2011年   1103篇
  2010年   1246篇
  2009年   1250篇
  2008年   1147篇
  2007年   934篇
  2006年   786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95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326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华 《四川审判》2002,(6):41-42
笔者在司法实践中感到,我国现行担保法中有关抵押权的实现途径要么滞后,要么繁琐与低效,使抵押制度的规范与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担保之王”在社会上没有真正体现与发挥,市场经济与信用制度被法律拦阻,受到诉讼观念影响,抵押权甚至找不到单独实现的途径,本文拟专就抵押权的实现途径进行探讨,以认识抵押权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2.
人才资源是第一重要资源,知人莫过于知性,与时俱进的从“怎么做”的角度把握人性,使之与传统的也是大行于世的重在看档案的知人方法互为裨补,为有限的人才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道德理想与道德利益、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道德奖赏与道德惩罚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尺度、时代特征、实现途径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4.
荣辱观集中体现社会的价值导向、人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生动表现。如何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精神文明创建中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实现全体市民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已成为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5.
培养青少年的仁爱心、羞耻心、感恩心、敬畏心,并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死观、幸福观、荣辱观、苦乐观和健康的竞争意识,乃是防范青少年犯罪的治本之道。应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构建防范青少年犯罪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并将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道德与审美教育融入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06.
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选优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革新党员管理教育方式,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切实抓好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7.
开办业余党校,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积极慎重地发展学生党员,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好形式。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旗帜”,代表了党在学生中的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08.
李飞 《理论导刊》2005,(5):77-79
构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特点,使高校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09.
2004年,全省全年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2.56亿元,巩固解决127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其中绝对贫困人口约2l万,低收入人口106万左右。在扶贫安居工作、百乡千村整治工程、易地开发和劳务输出、信贷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方面都有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0.
万琴 《党史文苑》2005,(10):80-80
合作能力已成为未来社会每个人最重要的素养.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具备足够竞争力的前提是善于合群,学会合作,重视协同努力.作为贯彻终身教育理念,构筑学习型社会的前沿阵地的学校(包括幼儿园)教育,必须把孩子培养成既有竞争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的现代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与同伴共同生活与合作的能力呢?一种新颖且富有成效的教育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