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319篇
中国共产党   857篇
中国政治   878篇
政治理论   280篇
综合类   3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47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许云昭 《中国监察》2010,(19):32-33
创新要与现实环境和条件相适应,在理想与现实、需要与可能中间找到结合点。做到因时、因地、因事制宜。  相似文献   
32.
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要求,中国共产党员必须是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  相似文献   
33.
当代大学生的儒家伦理承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主导性的传统价值观,儒家伦理在一定程度上仍指导着当代中国人的行为。本次研究运用专门用作儒家伦理测量的社会价值观问卷,对当代大学生的儒家伦理承继予以实证层面的经验探讨。  相似文献   
34.
(续上期)四、首都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与成才观(一)首都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及信心前面在对首都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目标的分析时已经看到,满意的工作是大学生排在第二位的重要追求目标之一(见表4)。本次调查的学生是一、二、三年级,都还没有找工作的实际经验。因此,这里考察的是他们的职业的意向或理想。1.近五成的大学生更愿意去外企谋取职业(注:多选题,各列比例不能相加,否则大于100%)表7首都大学生对更愿意去外企的原因的选择(n=286)大一大二大三总体有更多的发展机会75.077.881.478.0收入报酬更高84.770.864.372.7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65.365.370.…  相似文献   
35.
就人的生存而言 ,现实总是充满矛盾和不圆满的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是人在生存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人是动物界中一个特殊的类 ,具有能动性。通过人不断地能动地反思和实践 ,事物的本质也总在不断地突破其现实的存在而向理想的存在转化。由于有了对这种转化的意识 ,人在生存中才满怀着希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36.
“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得很好,他的经验对我们很有用”“有目标肯努力才有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没必要去效仿别人”……这些七嘴八舌的讨论是一场主题班会中的内容,但与平常的班会不同的是,这是北京十一学校初二(21)班的一场网络班会。可以匿名,不用按顺序发言,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这些网络具有的特点,让全班同学都能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37.
和谐社会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不仅源于中国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也蕴涵着对中国改革难题的破解,还在逻辑上表达了关于社会主义理想社会模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38.
本文分析了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概念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党内协商民主与党内和谐的互动模式:党内协商民主是党内和谐的生成基因,党内和谐是党内协商民主发展的理想环境。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进化主义人类学在政治文化领域所推崇的民主制度输出为出发点,在对作为观念结构的民主理想和作为现实政治形态的民主体制进行严格区分的基础上,探讨西方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哲学传统与民主输出的文化关联;在多元化格局渐渐形成的当代,民主理想的进化主义一元论陷入困境的理论原因与历史事实;和谐思想的哲学背景与其对世界政治文化多元化的兼容精神。  相似文献   
40.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两条方法论原则,一是从“现有”出发构建“应有”;二是用实践的哲学思维方式看待“现有”。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社会不和谐的根源在于,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矛盾的次要方面严重阻碍了矛盾主要方面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是通过科学调节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各方面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让适应不同层次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各种生产关系都能顺其自然得到充分发展。第二,要按照两大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要求,在改革中用法制的手段理顺社会关系结构内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三,从国家利益出发,以理性和智慧应对和处理各种国际争端,积极营造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