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73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2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5篇
法律   180篇
中国共产党   721篇
中国政治   753篇
政治理论   212篇
综合类   26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今年3月5日是周总理诞辰纪念日,当年对我妻子魏喜奎和她创立的曲剧的关怀,我至今历历难忘。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他对一个演员细致入微的关怀,以及对艺术的深入了解,都是令人深深钦佩的。1951年底,曲艺艺术家魏喜奎参加第一届赴朝鲜慰问团回国,进行汇报演出,周总理听过她演唱,给以好评。1962年,中国文联举办的纪念曹雪芹诞生200周年、“红楼”鼓曲演唱会上,周总理听完她唱的《宝玉娶亲》后说:“这个段子很好,比我以前听你唱的《宝玉哭黛玉》还动人。但是这个段子开头,直接进入故事叙述,显得太突然。也应该像《宝玉哭黛玉》那段一样,前边铺垫…  相似文献   
52.
大国崛起的安全困境与中日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面上看,历史问题是当前中日关系紧张的焦点。但实际上,潜伏在历史问题背后的中日安全困境才是导致双边关系出现重大战略性变化的真正根源。中日间安全困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大国崛起背景下的结构性原因,如不加缓解很可能成为两国走向冲突的诱因。缓解或跳出这种局面的途径,在于培育和形成东亚区域安全共同体。这一途径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有着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53.
54.
55.
56.
张志祥 《群众》2023,(11):35-36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从一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宏伟视野,为高职院校加强关键能力建设、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准确把握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导向要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院校为引领,着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发展能力,努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努力在实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广阔道路上敢为善为、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57.
孙德立 《求实》2004,3(1):44-46
冷战结束后到“9·11”事件之前 ,大国关系一直处于不断调整之中 ,但不确定性因素很多。“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促使大国关系加速调整 ,新结构、新特点逐渐显现。在新阶段 ,大国关系将以一超和多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 ,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 ,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称霸与反霸的矛盾、一极与多极的矛盾 ,将构成明显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58.
现代化是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目标,对于一个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国或者小的地区来说,共同实现现代化有这种可能.但是对于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大国,或者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就不可能同步实现现代化,而只能是区域现代化,通过区域现代化来推动整体现代化.  相似文献   
59.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中国确立大国地位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尽管战时中国成为世界四大国之一,但它并未真正享有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60.
有权就有责,有责要担当,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共产党员是执政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执政骨干,责任与担当理应成为执政党题中应有之义。心中有责,是每位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尽责担当,是每位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质;失责必问责,是每位党员干部要牢记的行为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