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108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大庆龙凤湿地面积广、价值高,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对湿地利用、开发和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诸如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资金投入不足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城中湿地的保护问题,应从政策、经济、行政以及法律等方面提出湿地可持续利用的应对对策,通过社会的自我管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以及改变政府决策的价值取向等途径保护湿地。  相似文献   
42.
邵红侠 《世纪桥》2008,(3):85-86
目前,关于东北亚地区一体化研究中地域优势问题正逐渐引起学界注意,任何一个地区独特的经济发展因素,其重要作用都不容忽视。回顾大庆油田走过的历程,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大庆的资源、政治、文化、人才等优势是推进大庆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说在东北亚一体化过程中要发挥大庆地域本身的资源、政治、文化等潜力,凸显大庆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3.
《当代广西》2008,(22):4-4
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在11月3日召开的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筹备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区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奋力冲刺、狠抓落实,优质高效地全面完成大庆各项筹备工作,确保庆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4.
许万明:“铁人”王进喜的徒弟,1941年生,是王进喜从玉门油矿带往大庆的37位钻井队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位。 大庆石油会战之初,到底有多难——连久经沙场的“将军部长”余秋里都感慨:“到了现场,才知道困难和矛盾要比预料的多得多。”  相似文献   
45.
孙永波 《奋斗》2010,(4):6-8
<正>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大庆视察调研时指出:"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大庆精神,努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010年元旦,温家宝总理在大庆视察时指出:"在这片黑土地上,几代大庆人顽强拼搏,形成了一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精神,这就是大庆精神!今天,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前,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需要创新,需要拼搏,需要奋斗!"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时隔半年相继来到大庆,高度褒扬大庆精神,都清楚地告诉我们,不能忘记大庆精神,越是在关键时期,越是在考验关头,越要光大这种精神。全省各级公安机关将通过深入学习和发扬大庆精神,进一步推动"三位一体"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6.
47.
在管院培训学习的同时,始终关注着大庆油田阶段形势和自身岗位工作进展。我从基层的角度谈两点关于落实大庆油田振兴发展规划的认识。  相似文献   
48.
郑新英 《奋斗》2011,(11):23-2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号角,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绘就了建设文化强省的美好蓝图。处处充盈文化气息,时时感受文化魅力,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加快大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市、文化大市、文化名市,是党和政府的政治责任,是加快发展的紧迫要求.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  相似文献   
49.
刘玉珍 《世纪桥》2011,(1):95-9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做法做了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50.
THE two-hour-long celebration in Tian'anmen Square on the morning of October 1 embodied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that this nation has taken over the last six decades. The festivities were also about looking forward with best wishes for China's future. It became a focus of attention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