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宾建成  吴俊  李宾 《湖湘论坛》2010,23(1):96-99
次贷风波蔓延至实体经济后,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形势严峻,因此,国际社会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对大萧条时期与次贷危机时期贸易保护得以兴起的内、外部因素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与大萧条时期兴起的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相比,由于处理危机可选工具不同、国际体制不同和国际协调组织不同,这次次贷危机推动大规模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2.
新书     
《枫声:"80后"全球对话》作者:秦枫秦晓鹰定价:44.8元出版:2011年3月18日本书由秦晓鹰、秦枫父女俩合著。通过对话和随想的方式、嬉笑怒骂的语言,生动地讲述了世界各地的见闻以及牵动世界的事件、人物,揭开了这些事件和人物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83.
美国陷入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中国崛起的势头继续强劲,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更加担心自己会失去世界老大的地位,因而也加强了对中国的制衡。美国将更注重使用软实力来牵制和阻碍中国的崛起。还会继续采用其对待对手的一贯方法,一是“内部制衡”,二是“区域制衡”。  相似文献   
84.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于2010年初接受英刊《新左翼评论》(2010年1-2月号)的采访,对当前纷乱的世界进行了评论,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提出了建言。他认为中国现在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文章主要内  相似文献   
85.
在非零和博弃中,参与者既存在着共同利益,又存在着彼此优势竞争关系,因此他们之间,既可能是合作博弈也可能是非合作博弈.而新自由制度主义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促成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变,这也是国际合作能否实现的关键.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以美国为首的不合作博弈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后果,用事实,从反面证明了危机下国际合作的必要性.与大萧条相比,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合作又有新的特点,这也为行为体之间由不合作博弃向合作博弈转变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86.
黄卫平  丁凯 《当代世界》2009,(12):26-28
雷曼冲击引发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各国联合出手,实施特殊的经济刺激措施,发达经济体运用大规模财政政策的配合,实施零利率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取得了效果,稳定了人们的价格预期,避免了1929—1933年“大萧条”式衰退的发生。特别是2009年8月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趋于稳定,各国股市大幅回升,流动性奇缺、信贷紧缩现象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87.
《时事资料手册》2008,(6):62-62
1929年10月下旬,一场经济危机席卷美国。美国股市崩溃,导致信贷严重收缩、大量贷款成为烂账、储户蜂拥挤兑。这一大萧条期间,最终约有9000家银行倒闭。仅1929年10月29日开始的一周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就达100亿美元。为维持农产品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品。到1932年,  相似文献   
88.
2008年下半年.肇始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作为深深卷入全球化的国家之一,中国也不能幸免。而在这场危机仍未见底时,国家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金融危机会不会导致社会危机的发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会不会转变为社会性的“大萧条”?连接社会和经济的最核心、最基本的链条就是“就业”.保就业、进而拉内需,成为我国应对这场危机最关键的战略。  相似文献   
89.
政府说房价高了我们就卖出,政府说股市低了我们就买入,我们需要把握的是买卖的最佳时点。 由美国次贷危机肇始的这场灾难,据研究经济史的鸿儒们考证,在百年经济史上排到排行榜第二位,暂列首位的是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  相似文献   
90.
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候,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崛起的良机。当时的苏联采取了以下对外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