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5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71篇
各国政治   122篇
工人农民   313篇
世界政治   7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5篇
法律   5987篇
中国共产党   4599篇
中国政治   7678篇
政治理论   2175篇
综合类   4194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97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491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893篇
  2014年   2227篇
  2013年   2604篇
  2012年   2483篇
  2011年   2356篇
  2010年   2200篇
  2009年   1958篇
  2008年   1717篇
  2007年   1283篇
  2006年   1384篇
  2005年   1018篇
  2004年   746篇
  2003年   636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273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文章首先提出了教师如何利用因特网的资源为教学研究服务,其次说明了教师该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指出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2.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焦点。完善我国信息安全首先应明确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指导思想,其次是应大力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增强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143.
凤凰 《中国减灾》2006,(12):42-42
近年来,我国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南方酸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副司长周恒在中国气象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相似文献   
144.
更高效,更快捷。既免队了车马劳顿的辛苦,又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与代表联系又有新手段、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5.
KUSO文化——一种网络族群的生活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一样,恶搞文化的流行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同时恶搞文化的流行已经不可避免地对整个社会、日常生活乃至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现有的主流文化。面对网络恶搞文化的流行,排斥并不是主流文化明智的选择,相反,应对其加以融合和引导。  相似文献   
146.
《重庆工运》2006,(6):19-21
中港二航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是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在西南唯一的公路桥梁、港口码头、市政取水建设的专业施工企业,年施工产值15亿元以上。公司现有职工5800名,其中,农民工4587人,已经成为公司施工作业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47.
龙和 《工会博览》2006,(3):49-49
在王致和集团龙门和田宽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是重要核心部门之一,共有79名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35.1%。生产技术部下设制造一车间、制造二车间、制造三车间和成品车间,不仅担负着重要的生产任务,而且关系到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稳定。在保证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生产技术部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使之提高有形的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148.
宾川县在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中突出“六抓”:一抓制度建设,促进工作规范化。进一步完善党员电教片发放和播放制度,认真登记发放情况和做好播放记录。二抓网络建设,扩大工作覆盖面。全县在完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党员电教网络建设的基础上,部分乡镇还将播放点的建设逐步向自然村延伸,县级单位向党员较多的党支部延伸,目前共有基层电教播放站(点)402个。  相似文献   
149.
本文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对网络教学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归纳了几种主要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网络教学模式实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0.
互联网对青少年这一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的影响,已经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方面深入到了各个领域。青少年以其特有的道德意识、规范、心理和行为,生活在“网络社会”,在形成其网络道德的过程中,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因此,如何根据青少年自身特点,加强他们的网络道德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道德体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