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2539篇
中国政治   632篇
政治理论   89篇
综合类   19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82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286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316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98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以创办《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及创建进步书刊出版社——生活书店而闻名。而作为著名的政论家,抗战时期,邹韬奋反对消极抗日、争取民主自由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他  相似文献   
72.
73.
陕埔 《黄埔》2013,(6):64-64
尹士悦,1913年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36年.在山东齐鲁大学化学系就读的尹士悦得知黄埔军校招生。随即报名,通过考试后成为黄埔军校十期生。1938年开始,尹士悦先后在广西柳州和云南昆明学习飞行.两年后前方需要领航和轰炸员,尹士悦又被安排到“侦炸班”学习。1941年毕业时,成绩突出的他被分配留校,拟任教育副官。但尹士悦认为好男儿应该奔赴抗日最前线,于是主动请缨去空军部队.上抗日的第一线。得到批准后,他随后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第二大队第九中队担任轰炸员,实现了“奔赴抗日战场”的心愿。  相似文献   
74.
蒲润洲 《乡音》2013,(9):31-31
我在赤城县政协担任文史资料科科长,多年从事文史工作。在2012年九届县政协开局之年,我受领导指派,为赤城县委、县政府代笔撰写了《平北抗日根据地碑记》。这是我第二次写碑文。第一次是在2009年,那年,经七、八届政协主席蒋瑞海发起,由政协常委、实业家王贵龙投资2000万元兴建的胜海寺竣工了。我按照蒋瑞海主席的吩咐,分别撰写了《重修胜海禅寺碑记》《胜海寺功德碑文》两块碑文。  相似文献   
75.
王卫东 《世纪桥》2013,(14):16-19
张玉珩,原名张玉衡,号德铨。为了掩护革命工作,躲避敌人追杀,他先后化名张汝珩(张如恒)、张振国、张敬山(张进山)、杨振江。他1923年参加工人、学生运动,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就任汝南县委书记,以后来东北,先后任辽宁台安县特支书记、吉林县委书记、省委驻吉林特派员、磐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总队长、政委、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政委)。本文就张玉珩的事迹记叙了他出身富裕家庭,不恋荣华,不惜生命,投身革命,对党和革命忠贞不渝的一生。  相似文献   
76.
<正>在台湾新北市芦洲区的高楼大厦中,有一片格局方正、石墙砖柱的中式古厝,这里是台湾抗日将领李友邦家族的故居。这座甲午战败、乙未割台后修建的古宅,共九厅六十房一百二十门,经历了百年风雨,在李家人的努力下,2006年以"芦洲李宅古迹暨李友邦将军纪念馆"对外开放,也成为了台湾抗日战争纪念的重要场地之一。  相似文献   
77.
曾经活跃在评剧和歌剧舞台上的花淑兰与郭兰英两位艺术家,不仅从艺生涯相似,而且从上世纪40年代于河北张家口相识,便结下了终身友谊。1945年8月初,花淑兰、花淑琴姐妹跟着继父葛凤春,应河北庆丰戏院赵老板的邀请,离开北平天桥戏院来到张家口。作为第一次来张家口的第一场演出,花淑兰与继父葛凤春心里不免紧张。当晚,庆丰戏院座无虚席。前半场的京戏刚一收场,年龄虽小但沉着大方的花淑兰就登台了,那台步、那水袖、那身段……立刻赢得观众一片掌声。待她开口一唱,柔润  相似文献   
78.
毛泽东、朱德等发扬了勇于开拓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建立红色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创了中国革命的井冈山模式;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模式高度重视并向全国推广介绍,使井冈山模式得以传送到大西北;以刘志丹为首的陕甘边领导人创造性地学习运用井冈山模式,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形成了“狡兔三窟”的陕甘边模式。  相似文献   
79.
陕甘边红军干部学校,是在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和培育下创办的,它伴随着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建立,并在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得到壮大,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亮点,为陕甘边红军部队和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为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0.
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但是,现实中有部分党员干部背离群众路线;更有人说群众路线是一阵风,来了就行动一阵子。德裔意大利籍政治社会学家罗伯特·米歇尔斯甚至提出,领导和群众分离、走向"寡头统治"是"铁律"。我们党如何永续坚持群众路线、捍卫生命线、破解"寡头统治铁律"?历史经验已经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