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44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231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01.
实地访谈中研究者与被访者的关系:女性主义视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研究者指出,“传统意义上的实地 访谈本质上是男权中心的,将被访者看做是 ‘物’,访谈者隐藏在背后,不露面”川。实证主义 和自然主义这两种经典社会研究模式倡导的都是 不真实的“纯净研究”,其中没有任何伦理困境, 没有感情涉人。而事实上,研究者常常在访谈中 面临研究原则与经验的冲突。 她们探索建立新的社会研究方法论,“要想 了解对方,我们必须把她们看做人,她们与我们一 起创造对于个人生活的阐释”〔’〕(喻8)。访谈者和 被访者之间保持一个开放的、相互信任的、经常是 更长时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更深人地进人被访者 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对主导报纸《人民日报》的一次小型社会性别监测,统计分析了该报人物报道、专访、图片和性别议题报道的状况,并结合与既往主导报纸社会性别监测结果的对比,指出主导报纸近年来的妇女报道并无明显改善,最突出的问题是忽视妇女和性别议题,通过使妇女“不在场”而固化了男性主导的话语权力格局。  相似文献   
103.
美丽的建构和情爱的痴迷构成温庭筠词叙述女性的两大基本原则,支撑这种原则的是男权制社会根深蒂固的女性观念.温词中女性形象的物态化和病态化反映出封建社会女性的"他者"境遇.  相似文献   
104.
女性以其自身的优势和独特的方式,在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社区为依托而建立的女性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生力军。基于对江苏省常州市女性志愿者队伍的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可以探讨女性志愿者参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其在节水型社区、环保型社区创建,以及宣传绿色消费、构建城市河流生态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和效能,从而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推进城市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西方文献中有关中国穆斯林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特点一是研究范式呈现出从“共同体”到“地方性”的转换,强调地方性知识是主导新世纪中国穆斯林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二是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也引起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三是面对东方主义式想象的延续,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尤其是儒家传统与伊斯兰传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使得超越“全球化”成为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6.
牛晓  吴蓓 《思想战线》2011,(Z2):418-419
19世纪下半叶,美国"乡土文学"作家朱厄特就开始在作品中探讨现今人类所面临的诸如城乡差距、工业发展对乡村生活方式的侵蚀、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问题。研究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其著名短篇小说《白鹭》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海明威短篇小说《弗兰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幸福生活》和《了却一段情》中的自然和女人的形象,发现在这两篇小说中自然和女性呈象征性的对应关系。这两篇小说反映的是典型的父权制文化,自然和女人处于支配和压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8.
综观女性主义正义观的演变,女性主义结合立场论、经验论以及性别心理分析法对性别非正义的根源以及实现性别正义的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一种非主流的声音,其所采用的独特视角为正义理论提供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方法和范式,开拓了新的思路和反思基础,丰富了正义论的内涵,凸显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为构建中国化的女性主义正义观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9.
民俗学界"女性民俗的研究"并非主流,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女性的民俗文化探源"和"女性主义的民俗批评"两方面。中国民俗学者从学科发生始就关注女性研究,但其研究成果分散且不相对独立。"女性民俗研究"的内涵,应从研究客体和研究主体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女性民俗"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在整个民俗学界已经得到肯定,"女性民俗"的观念意识也在逐渐形成,而这毫无疑问带来民俗学研究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10.
情感劳动这一概念揭示了在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境况中女性的情感系统所遭受到的隐秘剥削。社会工作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服务,女性从业人员依旧面临着不公正的情感劳动分工。这种不公正性分别从专业过程、家庭角色和组织场域等3个方面得以复合型的建构。专业社会工作的情感劳动分工直接延续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女性社会工作者更多地承担了表意性的功能,这也充分映射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特质的武断指认。为克服这一缺陷,我们必须审思社会工作服务的内部分化,调整男性之于女性、专业性之于日常性的绝对优势,把情感劳动视为社会工作实现社会正义的必要方法,而非完成工作任务的附属工具。正视女性社工的情感劳动,对反思理性主义的社会工作模式也有相当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