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124篇
中国共产党   188篇
中国政治   456篇
政治理论   123篇
综合类   2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钱珺 《学理论》2014,(7):173-17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的真实形象被媒体营造的拟态形象所扭曲并取代,这对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使社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误解,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当下大学生媒介形象的三个构成,并分析了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形象呈现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客观形象的塑造、拟态形象的塑造、认知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塑造途径。  相似文献   
82.
《思想工作》2007,(11):27-27
王琪在《北方论丛》2007年第4期撰文指出,媒介文化的媚俗倾向遭到社会各界的讨伐。减少媒介文化的负面影响,提升媒介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媒介素养包括“媒介人”与受众两方面的素养构成.但更重要的则在于媒介自身。为达到提升媒介文化品位之目的.应从精神守望、媒介自觉、正视多层次大众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努力。只有提升媒介素养.才能达到提升媒介文化之目的。就传播形式而言.娱乐是媒介文化的一大优势。而面临社会转型.娱乐与思索孰重孰轻?是一个不需要深入解答的问题。社会多元化、文化多元化昭示了不同的需求.而满足这些需求应首先兼顾多元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83.
传者与受者的文化差异产生传播的意义,文化意识也需要在这种差异中构建和保持。在文化质差中,传者需要保持明确的主流文化意识;在文化位差中,传者需要树立一定的精英文化意识;在文化时差中,传者则需要具备较强的大众文化意识。传受双方如果不存在任何文化差异,那么传者的文化意识也可以淡化乃至取消。  相似文献   
84.
薛瑞汉 《探索》2008,2(1):108-111
构建和谐社会,大众传媒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发挥社会预警职能;提升全体人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85.
石磊 《思想战线》2006,32(3):75-79
大众传媒越来越深度地参与社会生活,我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也越来越依赖大众传媒,现实环境逐渐演变为媒介环境。媒介环境呈现出鲜明的影像特征,“我靠虚像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生存状态。运用昆德拉的“意象形态”、柏拉图的“洞穴理论”、李普曼的“拟态环境”、藤竹晓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鲍德里亚的“仿真、超真实、内爆”等理论,可以对此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公众把媒介环境的影像当成客观环境的真实来把握,就会落入“托马斯公理”所预言的圈套之中,可能使错误理解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6.
中国广播电视公信力评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报告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效果与公信力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本调研项目的主持人为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本次调查的总体为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辖区14-70岁的居民,样本按照pps抽样方法抽取,样本分布于全国28个城市,调查的有效样本为4278人,调查方式为入户面访。经检定,本次调查的结论用于推断我国居民总体时的误差≤±2%。从该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大众媒体的一些新的变化,以及新闻媒介影响大众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7.
论多重力量博弈中的大众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璐 《理论月刊》2006,(4):141-143
从美学、文化研究以及政治经济学层面,可以描绘出当代中国大众媒介泛快感化的多义性图景。大众媒介选择泛快感化生存方式是为了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受众力量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它既能帮助媒介实现其利益述求,而且与影响媒介的多重力量的利益实现没有本质的冲突。可以说,这是一个合作博弈的过程。虽然大众媒介中快感的泛化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但在这一意义上,泛快感化获得了合理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8.
关于我国媒介教育本土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教育起源于西方,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的正规教育内容。而在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我国媒介教育的实践仍处在起步阶段。探索中国自己的媒介教育之道,坚持本土化选择是唯一的理智出路。  相似文献   
89.
网络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相比,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容量大、跨越时空限制、服务功能更强等特点.尤其是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和自由性,给网络传播的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社会控制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0.
大众传播媒介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人们期望从媒介中认识和理解社会,借由媒介满足获取外界信息的需求。然而,媒介传达的并非是真实世界的全部,它是经过主观判断后的选择结果。媒介现实成了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来源,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判断及采取的行动,都以他们看到、听到的媒介现实为依据。与此同时,在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时代,大学生群体正无时无刻地,主动或者被动接受着传播媒介塑造的现实和价值取向。之所以将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研究设置在媒介现实的视角下,旨在指出媒介现实的介入将是区别过往时代下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的重要分界点。人们需要高度重视媒介现实对大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力。这关系到我们是否可以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表现,关系到大学生政治心理的优化和塑造,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作用,也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