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1.
孔子并不关注死后的世界,而是将生命的重心放在现实世界。他强调个体应珍惜自然生命,但亦主张在必要的时刻"杀身成仁"。不过"仁"的核心本质是爱人,"推己及人"的爱人思路并不能对现实中某些仁人志士为坚持理想而付出生命的行为进行囊括和解释。孟子在继承孔子生死观的基础上,一方面将"义"作为"仁"的补充凸显出来。另一方面通过性善论对"义"存乎于心进行了存有论证明,为个体"行义"奠定了道德自觉的基础。孟子对"义"的凸显,强调了人可以为了某种正义的价值取向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实现"生不为苟得"、"患有所不避"的舍生取义之境界,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2.
苏俊霞 《求索》2008,(6):115-117
孔孟“生死”思想是儒家早期生死观的集中体现。孔子主张“杀身成仁”,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孔孟强调关爱生命,同时,认为死亡是可悲而可乐的,所以,对待死亡,还要重视死亡仪式。这些思想都充分体现在孔孟“仁政”学说上。谨慎地对待生死,自然就会使民众变得忠厚淳朴,孔孟“生死”观学说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的人生观和政策制定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孔孟儒学不仅通过对道德和法律的不对称比较,强调"德优于法"、"德本法末",而且依据血亲情理精神主张"为私德弃公法"、"舍公法取私情",认为人们可以为了维系至高无上的亲情私德而违背社会群体的正义法律,从而导致了忽视法律尊严、否定法制价值、消解法治意义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孔孟的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以主张入世为特征 ,而以老庄的代表的道家思想体系以主张出世为特征 ,这是两种对立的处世哲学。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思想倾向的确立与变化 ,遵循着达则孔孟、穷则老庄的规律 ,不同朝代不同人物的诗文可以为证。掌握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文 《半月谈》2020,(9):69-71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000多年前,孔子站在水岸边,思绪万千。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古城济宁见证时光的悠悠长河缓缓流逝。兼济传统产业与科技创新、兼济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兼济文化传承与吸纳,协调、平衡、中庸,古城济宁悄然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两千多年来,孔孟所倡导的以仁为本的价值观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我们仍能从中得到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17.
δp可选0.01mm/step;初步定步距角θb为1.5°/step。2.2.2步进电机转矩上启动力矩的计算Tq=36δ[p F2sπ μθ(bηG Fz)]=159Nmm式中,Fs:运动方向的切削抗力,Fs=1.1×2988=3286.8N;μ:摩擦系数,μ=0.03;Fz:垂直方向切削力,Fz=2988N;G:工作台重量,G=550×2988=5390N;η:总机械效  相似文献   
18.
传统道德规范是法律制度的社会历史基础和赖以生存的土壤,法律制度又是传统道德规范展现与光大的重要形式与稳固平台,二者血与肉关系要求对西方沉默权制度的研讨应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为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道德要义也决定了没必要也不应当确立西方沉默权。  相似文献   
19.
周术槐 《湘潮》2013,(8):85-86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以孔子孟子为杰出代表的古圣先贤对儒家学说的创立、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对于生活于灾难深重时期的李宗吾而言,在针砭时弊的同时,亦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与传播,且颇有收获。其中,在儒学领域,尤有心得。本文对李宗吾的儒学观作一定的分析,并指出其可取之处与值得商榷和不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20.
孝道是调节人群内部上下辈间关系的范畴之一,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各历史阶段调节的范围和具体内涵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孔孟的孝道观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但由于所处时代的特点和面临的任务不同,他们的孝道观念也有着一些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