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强 《政府法制》2011,(26):1-1
宋太宗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之讳,更名为赵光义。他当了皇帝后,又改名叫赵炅。明人江盈科《雪涛小说》里有一个关于赵炅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崇文抑武”“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由于宋太宗大力提倡科举取士,扩大录取名额,从而使得各级官僚机构人员数量急剧膨胀。统治者又给予各级官员较为优厚的俸禄待遇,从而导致了整个国家行政成本支出浩大。在此局面下,从仁宗朝范仲淹“庆历新政”,到神宗朝“王安石变法”,一些改革家希望打破传统体制的痼疾,压缩行政成本,但由于反对势力强大,效果不尽如人意,贪腐问题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王吴军 《法制博览》2009,(21):25-25
北宋开宝九年,赵光义继承了哥哥赵匡胤的帝位,做了皇帝,是为宋太宗,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宋太宗继位后,励精图治,雄心勃勃,不仅大力推进全国的统一,而且施行多种政策稳定民心,北宋王朝出现了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14.
唐双宁 《党政论坛》2011,(10):54-55
五是大智若愚。有个“吕端大事不糊涂”的故事,是说宋太宗病危,宦官、太后等串通一气,企图废太子而另立新君。当李皇后命宦官王继恩传话召宰相吕端入朝时,吕端料知有变,便强行将王继恩锁在自己家中,命人看管,之后急入宫拥立太子即位,就是宋真宗。  相似文献   
15.
晏建怀 《前线》2013,(6):88-88
夜读《宋史·吕端传》,见宰相吕端临大事而不糊涂,很以为是。  相似文献   
16.
张金良 《法制博览》2009,(17):42-43
文牙超过宋太祖 赵光义兴趣广泛,是个喜欢风雅的皇帝。 他最大的乐趣是读书,而且是什么书都看,颇有些博览群书的意思。但他读书并不是死读书或看热闹,经常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读《阴符经》时,就说:“这书专讲诡诈奇巧,不是正道。”  相似文献   
17.
王春南 《人民论坛》2012,(25):78-79
在封建时代,很多官员都懂得,要立于不败,就要穿几套"盔甲",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古代官场波诡云谲,险象环生,多少文武名臣遭人构陷,不得善终,令人扼腕。涉足官场的人,防范风险是必要的,谨慎从事也很重要。但很多官员从消极方面吸取了前  相似文献   
18.
“开卷有益”是句老话,一开始是宋太宗赵炅说的。他让臣下编了一部一千卷的巨型类书《太平御览》,自己规定每天读三卷,如果某一天太忙没有完成指标,事后一定给补上。一位皇帝还这样注意充电,当然是很好的。据说就是他说过:“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句话很对,他认真读这部专门为他编的百科全书,当然是有益的。但是,这话并没有普遍意义,更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历尽古今而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19.
史海一勺     
《乡音》2012,(1):49-49
秋收起义真正的总指挥是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历史上,人们都知道是毛泽东组织发动了秋收起义。但许多人也许并不知道,当时党组织任命的起义总指挥,是一位年仅22岁的共产党员,他叫卢德铭。卢德铭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1924年被黄埔军校破格录取,同年底加入共产党。1927年9月,他率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相似文献   
20.
在民间以及一些演义和戏剧中,关于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很多。杨家将满门忠良,在与辽邦的屡次交战中,老令公杨业(又称杨继业)以及他的四个儿子相继阵亡,三个儿子失踪,幸存下来的杨延昭同母亲、嫂子们仍旧坚持保宋抗辽。而与杨家将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奸臣潘仁美(又称潘美、潘洪),他不但私通辽主,设计陷害宋太宗,还对杨家将大肆残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