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2篇
法律   227篇
中国共产党   104篇
中国政治   118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1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在这个问题上,古代的许多有识之士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东汉有个杨震,历任太守,为人清廉慎独,不受贿赂,历史上留下了震畏四知、暮夜却金的佳话。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吏中,杨震能保持性公廉,不受私谒,已属难得,更可贵的,是他的遗产观令人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143.
科举制从唐代开始,选拔任用官吏一般以科举为主要方式,科举中有“孝悌廉让”、“清廉守节”的内容,科举考试也可以看做是对官员就任前的培训教育,以期达到正心、诚意、齐家、治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4.
洪迈在《容斋随笔》“四笔”中说:“唐制,尚书考功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凡应考之官家,具录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定为丸等考第,然后送省。……今但付之士按吏据定式书于印纸,比者又令郡守定县令臧否高下,人亦不知所从出。”粗略看来,此言是说唐宋两朝考绩方式多有不同.宋代考绩不如唐朝严谨。  相似文献   
145.
犯轻罪是启动法官弹劾权的最低标准,因而即使法官行为不当,也是不能启动弹劾程序的。换句话说,弹劾权不因法官的行为不当而启动,只有犯了罪的法官才有可能被弹劾。  相似文献   
146.
在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没有出台之前,双肩挑人员的纪律惩戒成为难点。双肩挑人员双岗之间的牵连关系和一元化人格决定了应该对其实施交叉惩戒,应该根据实际在对双肩挑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分岗位设定惩戒规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交叉惩戒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7.
在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规范没有出台之前,双肩挑人员的纪律惩戒成为难点。双肩挑人员双岗之间的牵连关系和一元化人格决定了应该对其实施交叉惩戒,应该根据实际在对双肩挑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分岗位设定惩戒规则,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交叉惩戒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8.
朴朗尉 《创造》2011,(10):52-53
“云南有两个革命的因素,一件是官吏贪污,如丁振铎、兴禄之贪污行为,已引起全省人民的愤慨;另一件是外侮日亟,英占缅甸,法占安南,皆以云南为其侵略之目标。滇省人民在官吏压榨与外侮侵凌之下,易于鼓动奋起。”  相似文献   
149.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目前领导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与此相同,官吏考核机制也是我国古代封建职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改革家张居正说国之安危,在于所任,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封建社会,出于国家管理的需要,官僚机器空前发达起来。为了使其能够有效地运转,历代统治者都充分认识到考核官吏的重要性,认为治理好百姓首先要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把考核作为识别和任用官吏、维系官僚队伍秩序、整顿吏治、维护政权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评价机制的演变,分析其特点并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从源头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职官制度,对于深化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0.
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遗产?在这个问题上,古代的有识之士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东汉有个杨震,历任太守,为人清廉慎独,不受贿赂,历史上留下了“震畏四知”“暮夜却金”的佳话。在?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封建官吏中,杨震能保持“性公廉,不受私谒”,已属难得,更可贵的是他的“遗产观”令人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