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41篇
中国政治   11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信息广角     
  相似文献   
112.
本文将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去向进行细化分类,应用2012年辽宁省5市县的实地调研数据,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定居去向,从个体特征、家庭经济特征、在务工地工作、生活特征、打工城市类型及来源地地域特征等四方面分析了不同定居意愿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并探究了不同定居意愿首要考虑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城市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地的倾向性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属地就近"原则对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地选择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3.
宜居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成金华 《今日浙江》2013,(22):52-52
宜居是人们定居城市的追求,也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宜居代表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模式,更是现代城市应该追求的发展模式。这种城市发展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4.
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又是河南大学侨联主席。父亲张禹洲是一位民族企业家,祖籍安徽。祖父年轻时从乡下到上海打工挣钱供子读书。张禹洲一生辛苦创业,走着艰难的“实业救国”之路。他在上海创办“海浦制药厂”,当时中国第一个针剂产品就是由他父亲首创。他还建立了上海搪瓷厂。 1947年迁厂到香港,曾为香港日用品出口作出很大贡献,受到港督的接见。他共有姐弟四人,姐姐张仕仪在香港,妹妹张海仪定居美国,弟弟张信仪定居加拿大。只有他在 50年代毕业于上海一所名牌大学,来到河南古城开封。他在河南大学教授物理化学是一门概念性…  相似文献   
115.
冬季的内蒙古大草原,冰天雪地,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的调查人员巴拉吉德奔波100多公里来到残疾人牧民斯仁达瓦家中,对其情况进行全面了解.“这么冷的天气,还有人上门来询问我们的生活需求,真不知该说什么好啊!”斯仁达瓦激动地说:“放牧和做家庭旅游是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全靠国家的好政策,我们一家才能衣食无忧.”  相似文献   
116.
<正>"那站长,又在买馕呢?""是啊,买上几天的干粮,要去北山给牲畜防疫。"每周五,是五师八十九团兽医站技术人员进牧区寻查防疫的日子,站长那日苏和几名同事,早早地就到市场买些干粮和蔬菜,做进山的准备。"这个馕是我们两天的干粮,蔬菜是送给牧民的。"一切都准备妥当,那日苏和同事们就急匆匆地上了通往北山的路。  相似文献   
117.
钱汉江 《法制博览》2009,(11):38-39
钱沣(1740—1795),字南园,云南昆明人,比同朝为官的和坤大10岁。他的先祖是应天府江宁县(今南京)人,从军驻守云南,后在昆明定居下来。他的父亲是一位银匠,家道贫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钱沣中了举人,乾隆三十六年0771)中三甲第十一名进士,人仕后任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专员。  相似文献   
118.
赵女士经常给老父亲寄钱,自认为老父亲的生活安排得不错,可赵老先生却把她和哥哥一起告上法庭。赵老先生就两个孩子,他们长大后却都不在身边,赵女士在成都一家外企工作,而哥哥去  相似文献   
119.
建国初,随着广东省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创建全国第一个华侨农场——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华侨农场正式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虽然以华侨农场为重点的归国难侨安置工作一直是中国侨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肯定。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华侨农场的历史遗留问题、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模式的问题等日渐影响着它的生存发展。因此,探讨华侨农场问题对解决现实问题和进行移民法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0.
“走去看看,电视台来采访假小子啦!” 牧民们踏着积雪,三五成群地涌向绒山羊养殖基地三布木加甫的家. 三布木加甫是二师二二三团畜牧中心一名普通蒙古族牧民,齐耳的短发,红扑扑的脸蛋,开朗而淳朴,由于有胆识、会算账、敢尝试,在团场畜牧行业改写了绒山羊不可能产双羔的历史,连续3年获得产羔率、成活率、羔羊育肥和收入四连冠而成为团场牧业的领军人物,牧民们亲昵地称她假小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