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8篇
法律   216篇
中国共产党   437篇
中国政治   976篇
政治理论   320篇
综合类   5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北京观察》2011,(1):26-27
内心充满和谐、自由、爱和美的金纳,以她对大自然细腻入微的观察和独特审美体验创作出令人心醉的作品。她富有诗意的创作,给人一种朦胧、浪漫的气息,呼唤人们去欣赏大自然、珍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122.
郑冬冬 《前沿》2011,(4):162-165
装饰艺术从"造物"到"物化",由于生命的注入和道德的泛化,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物品,而实际上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覆盖着人类精神理想的文明标尺,一种传达和表述着一定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的文化符号。装饰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依据人们的审美需要而具有某种象征主义思想的旨趣。  相似文献   
123.
《中国人大》2011,(19):26-27
来自山东省京剧院的全国人大代表、京剧表演艺术家宋昌林表示,地方戏曲反映了一个地区文化发展的历史和当地群众的审美情趣,应该让这些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地方戏曲院团投入不足、设备陈旧、演出市场萎缩、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剧种数量不断减少,这应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宋昌林说。  相似文献   
124.
读懂《道德经》第一章,首先须吃准该章中的五个字,即道、常、无、有、玄,这五个字是给客观存在的道的五个命名。  相似文献   
125.
魏培 《传承》2011,(8):70-71
广西是中国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域之一,且这些铜鼓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其中尤以蛙类纹饰最为引人注目。通过分析蛙类纹饰在铜鼓上出现的情况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广西各民族先民的艺术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26.
湖北籍超女王贝花龄殒命,受抨击最多的是医疗整形行业的乱象。不过,再进一步说,王贝并非只是死于一名庸医,或一次技术失误。而更是死于一些病态的风尚,即病态的容貌观、畸形的成功学、扭曲的娱乐模式和失范的医学伦理。简而言之,她死于当下变态的充斥着铜臭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27.
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活动以感性的直觉为中心,统摄并调动着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审美中得到凝聚。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审美的感性发挥,对事物进行自由联想和想象,透视事物的本质。审美教育不仅为大学生构筑起意味隽永的精神家园,避免其因意志的薄弱而导致现实悲哀,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大学生由此体悟到做人的价值、人格的尊严和崇高的使命感,从而激发其追寻理想的昂扬激情,使人性在审美状态中得到净化和升华。审美教育还能培养公安院校大学生辨析现实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更好服务于公安实战。  相似文献   
128.
张良林 《前沿》2010,(12):141-145
传统的文学批评观点认为,作家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在作品中,读者的任务就是在作品中被动地寻找作者的意图,然而这种简单化的信息论方法使文学作品失去了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事实上,作者既传达自己的意图,又传达了审美情感;既要传达信息,又千方百计加大读者接收信息的难度,延长读者的审美过程。读者在解读作品过程中,一方面尽量踏实地解读作者的意图,另一方面又尽可能自由地依赖于作品的召唤结构所产生的意指机制,对作品进行新的意义建构。本文试图借用传达符号学与意指符号学中的核心概念,来分析文学作品中正向信息传达与逆向审美意指过程中的复杂情况并指出二者处于对立统一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9.
张洪彬 《前沿》2010,(14):189-192
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让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选择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面对现实纷繁复杂的诱惑,开放的思想空间、无限联通的高速网络、令人沉醉的游戏世界、名利双收的速食娱乐,当代大学生如何把握住自己的精神境界,不因眼前利益迷失自我,这就需要大学生在艺术审美的学习中把握自己的审美取向,用健康的审美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拥有健全人格的充实心灵和乐观自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0.
雷斌 《前沿》2010,(18):157-160
审美视点是诗人创作的起点,也应该是理论阐释的起点。“新诗二次革命”最深刻的命题之一就是要在诗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对话与重建。诗人把握现实的方式不同,会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形成不同的话语,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视点是独特的以物观物、’神与物游的观物感物方式和表达策略。中国新诗的审美视点是“以我观物”。由自我表现走向审美体验,以心观物,以心观心,化心为物,从而打通与中国传统诗学的隔膜,回应现代西方诗学的发展的潮音,是时代赋予21世纪中国新诗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