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02篇
中国政治   335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客家围龙屋物质生态层级理念体现在建筑选址、屋身结构设计、建筑时间安排等方面,形成了客家永恒的物质文化结构。客家围龙屋精神生态层级安排体现在以祖先崇拜为核心、辈份高低及尊卑、神圣空间安排、乡规民约、信仰仪式等方面,形成了客家永恒的精神文化结构。客家传统独到的物质、精神生态层级管理理念如何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应突出“宜居”特色,与自然的选址形成一定层级性;突出“绿色”品牌,与结构安排上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层级效应。应树立正确的敬畏观;建立不同层级之经济、幸福、诚信、精神文明“契约”,服务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32.
西南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形式丰富多样,这些乡土建筑大多数散布于郊野乡村,建筑随环境地形而设,造型多样。其建筑装饰独具特色,题材多样,集绘画、雕刻与建筑于一体,其装饰文化内容丰富,这些建筑装饰内容包含了各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建筑技艺、装饰手法、社会功能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33.
近几年来,全球的地震带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各地的大小地震频频发生。据统计,我国80%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农村地区,地震死亡人员60%以上在农村,因房屋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总经济损失的80%左右。可见,目前我国农村的居民住房是地震灾害最主要的承灾体。  相似文献   
34.
2012年4月30日下午,大雨如注,涨渡湖畔,武汉市新洲区汪集街西湖村,四望满眼青绿接天,偶尔可见雨中农民水田弯腰插秧。几排具有浓郁江南传统民居风格的白色农舍中间果树成行。好一幅烟雨江南画图!  相似文献   
35.
辛其马 《创造》2013,(5):62-63
众所周知,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变了,文化随之发生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映照着时代社会的特征。世上没有不变的文化,只是变化的程度和形式不同而已。就文化的比较而言,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摆脱其它文化的影响而孤立存在,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有在吸收、整合其他文化优秀成果的过程中才能求得自身的持续发展。以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变化为例,我们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社会的进步,各民族文化的日益融合,新一代民族年  相似文献   
36.
37.
任何文化的产生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客家服饰文化的形成体现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早期客家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由于当地独特的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客家服饰在款式、形制上逐渐形成了自己风格和特点,正是由于这种浓厚的区域特色服饰成为了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8.
《台声》2013,(5):10-10
4月6日,作为全台最早开花的桐花林,云林古坑客家桐花祭正式登场。尽管当日天空飘着细雨,仍吸引大批民众前来感受桐花缤纷飘落之美,体验客家桐玩桐趣,享受白色“四月雪”的浪漫情境。  相似文献   
39.
周娜 《学习月刊》2011,(14):28-30
作为人文景观或文化景观(culturescape),民居建筑是人类长期从事劳动实践和创造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形式。地处长江中游的鄂东地区民居建筑,在工艺美、风情美和意境美三大范畴中,均具有突出的审美特性,是长江流域文化遗产集成中具  相似文献   
40.
土地的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是农村新民居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从新民居建设的土地政策问题研究入手,结合对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中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农村新民居建设节地建议:实施不同村庄分类发展,加强新民居建设用地规划;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制定农村新民居建设节地制度;创新节约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激励农村新民居建设节地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