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02篇
中国政治   335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淡水鄞山寺与台湾的汀州客家移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鄞山寺是台湾保留最为完好的一座供奉定光古佛的庙宇。定光古佛是闽西客家人的保护神,在整个汀江流域相关庙宇甚多,而在台湾则只有两座:一座在彰化县,另一座在淡水镇。在彰化的定光古佛庙早在日据时期就已被拆除一半,只有谈水鄞山寺迄今仍保存完好,因此它对于研究汀州客家移民与台湾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00年,笔者到台湾作了为期四个月的访问研究,其中也对淡水鄞山寺进行了考察,收集到一批族谱、碑刻和地方史料。本义拟利用这些资料,结合近年来在闽西所做的田野调查,就淡水鄞山寺的建造,以及台湾汀州客家移民…  相似文献   
52.
《政协天地》2008,(8):46-47
加拿大魁北克当地时间7月6日,正在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从来自全球41个国家的47个候选项目中,选出最新的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中国客家文化的象征"福建土楼"建筑群申遗成功,同时获得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53.
弘扬和发展客家祖地文化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宁化,促进宁化经济腾飞。要进一步整合客家祖地文化资源,做到大众化、硬件化、品牌化、产业化,以此"四化"来促进宁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一个文化符号的形成与演变——基于宁化石壁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通过建构文化符号来建构生活和意义体系.历史上,宁化石壁作为客家各姓氏宗族的开基祖地是一种文化建构,客家谱牒与传说中的石壁,也全然是一个象征符号,客家人建构石壁符号的目的在于强化客家人的族群认同感,与真实的石壁基本无涉.现代宁化石壁文化符号的构建过程,既是新客家运动的产物,又是包含着正在经济利益的文化策划,是为发展经济而发明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55.
人物名片:李忠文,历任临城县委书记,宁晋县委书记,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党组书记,省农业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现任十届河北省政协常委、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56.
故乡的老屋,是粤北山村典型的客家民居。很大的四合院,里外两层,之间有一鹅卵石铺成的过道。外层是两楼一底的木板楼房,墙壁用白灰泥沙与鹅卵石筑就,非常坚固。屋里黑漆漆的,窗户是只有十多公分宽、约五十公分长的炮眼似的小孔——是因为建房那个年代偷盗成风.怕人把猪牛偷去的缘故。  相似文献   
57.
一排排整齐的民居建筑依河而卧,一座座整洁的温室大棚亮光闪闪,一条条宽广的水泥大道曲径通幽……清泠泠的黄河水把这个树木掩映下的小村庄轻轻地拥在怀中,两条崭新的通城公路穿村而过,直通美丽的河曲城。这就是让人羡慕,离城二公里的唐家  相似文献   
58.
尹鸿伟 《南风窗》2008,(14):62-65
自唐山大地震之后,2007年6月云南宁洱6.4级强烈地震之前,中国基本没有遭遇过城市地震。由于宁洱地震震中基本位于县城,所以被认为是"少有的城市地震"。参与汶川重建的有关人员,日前已就城市防震、救灾及恢复重建工作向宁洱"取经"。  相似文献   
59.
李异金 《今日广西》2008,(24):68-69
风生水起北部湾,激情涌动在博白。面对新的发展浪潮,拥有“世界客家第一县”、“中国桂圆之乡”、“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等美誉的博白县,正在敞开胸怀,以良好的投资环境、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全力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步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千年白州焕发出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60.
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怎样抢救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 以傈僳族的文化遗产“千脚落地房”为例。在傈僳族居住地,群山陡峭,难以寻觅适宜建盖房屋的平地,于是,千百年来,利用和扩大使用空间成为傈僳族生活中的大事。世居这一地区的傈僳族在建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千脚落地房”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从房屋的外观上看,由于支撑楼房的底层木柱问距密、数量多,密如蛛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