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02篇
中国政治   335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学理论》2015,(29)
宁化在客家人的迁徙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对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形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受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当地土著居民的影响,宁化客家文化在保留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蕴含了鲜明畲风色彩。  相似文献   
92.
鞠忠美 《青年论坛》2011,(5):130-13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社会以其特有的方式阐释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莱州市碑坡村民居房屋建筑材料、房屋结构布局的变化,既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了乡村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3.
雨后清新,南宁近郊的壮族新村——兴宁区三塘镇留肖坡格外迷人。青瓦红窗蓝墙,铜鼓元素和壮锦纹交相辉映,一栋栋独具壮族特色的别墅式民居引人注目,浓郁的壮乡风情扑面而来。门前屋后绿树成荫,庭院巷道花草铺地,整个村庄掩映在绿树红花中。初到留  相似文献   
94.
野山 《两岸关系》2007,(2):57-59
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是世界民居建筑中的奇葩,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80多年前,坐落在崇山峻岭、莽莽林海中的江西龙南县关西,一个叫徐名钧的人为9个儿子  相似文献   
95.
三明与客家民系关系密切,是客家文化孕育、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域之一,留存于三明区域的三明客家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三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三明客家文化的繁荣发展,而且推进三明客家文化的繁荣发展具备很好的条件。在推进三明客家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认清推进目的,优化传统内容,丰富时代内容,用好文化资源,培育特色品牌,完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6.
福建的红色“钤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福建的山,是绿色的,也是红色的。满眼望去,重峦叠嶂,苍翠欲滴,那是生态绿的美。回溯历史,中央苏区,游击战争,那是革命红的美。从漳州、三明,分别向龙岩进发,一路山势婉转更加秀丽多姿,一路红色历史更加精彩纷呈。从龙岩市向西不远,就是著名的上杭古田会议会址;再向西,便进入的闽粤赣三省交汇地——武平县。武平,这个历史上的客家文化重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中央苏区,老革命根据地,正以优越的区位优势、厚重的历史人文,热烈拥抱  相似文献   
97.
台南六堆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民间族谱及访谈资料,其祖先称粤东梅县及蕉岭县是其原乡.当地集宗祠与民居为一体的建筑叫做伙房.其建构之文化要素与原乡的围龙屋文化无异.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围龙屋文化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变迁及原因.  相似文献   
98.
布依族民居建筑及其历史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布依族现行民居的建筑形式进行介绍,并对其历史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99.
古镇木城     
木城镇是夹江县最古老的集镇。木城镇位于夹江县城西面12公里,傍青衣江西岸建立,与青衣江东岸的迎江乡相对,西北方向的新农村与洪雅县三宝镇毗邻、汉柏村与洪雅县金釜乡隔青衣江相望,南面与南安、龙沱乡接壤,西连华头镇、歇马乡。 木城镇有相当悠久的历史。邑人宋兴国先生辑注《南安旧治》:“(木城)是最早建立南安县城的地方。根据史籍和历代地志记载,公元前316年秦灭了蜀开明王朝,占领了成都。蜀余部退至丹犁(今乐山市范围内)联合抗秦。前310年秦伐丹犁,丹  相似文献   
100.
“榴?,留连,流连忘返。我交中国朋友,做中国生意,也是一种‘榴?情’。”杨天培先生深有感触地说。他曾讲起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郑和下西洋,带了不少随从,日久有思乡之情。他猛抬头见到当年他登陆之处,长出结满带毛刺、椭圆形果实的参天大树,令人摘果,气味难闻,掩鼻食之,香甜无比。久之,众人食果“成癖”,郑和遂为此果起名榴?。”榴?是东南亚的水果之王,是当地人最喜爱的水果之一,又有郑和下西洋的美丽传说,于是这种“榴?情”成了联结我们双方感情的鲜活内容。杨先生的名片中,有一大堆头衔:马来西亚新原企业有限公司董事主席及新原机械、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