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121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2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2篇
法律   2183篇
中国共产党   816篇
中国政治   1689篇
政治理论   456篇
综合类   103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413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574篇
  2008年   613篇
  2007年   496篇
  2006年   507篇
  2005年   421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292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建立完善而有效的法治监督制度是法治社会和实现宪政的基础与标志。本文从宪政体制下的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监督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2.
十六大所确立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为建设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宪政国家指引了方向。十六大报告的主旨将在六个方面对宪政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康社会初步奠定宪政的社会基础 ;扩大基层民主是宪政建设的立足点 ;完善财产制是对宪政经济基础的巩固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宪政必备的两个要素 ;解决“三农”问题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是宪政实施的社会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23.
十六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典范。报告中许多关于民主、法治、公民基本权利方面的新提法、新突破,是宪法理论和宪法思想的新发展,必将对我国宪政的发展和创新产生积极的影响。一、理论创新与宪政建设宪政是国家依据体现现代文明的宪法进行治理,以实现民主原则为主要内容,以厉行法治为基本保证,以充分实现最广  相似文献   
124.
高鑫 《前沿》2003,(8):64-65
现实农民经济合作关系不是通过合作化运动形成的 ,其路径是不排除政府规划、引导和服务的自发秩序。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其动力是市场的力量 ,而不是政治和行政的力量 ;(2 )其过程是渐进的 ,而不是突变的 ;(3)依赖土地资源 ,又逐步超越这种制约 ;(4)社会分工导致阶层分化 ,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分化又强化经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25.
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村民自治制度是对中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创新。它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分离过程中出现的紧迫性公共问题而对治理体系的变革;变革的特点是向基层社会和公民让渡和下放部分治理权。结果是公民不仅通过自己的代表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而且可以通过自治组织直接行使对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国的宪政体制因此具有上层间接民主和基层直接民主双层复合、国家代议民主和社会直接参与双重复合的特点。村民自治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在中国宪政制度的程序性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要求加快国家层面的代表制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26.
潘君 《人大研究》2004,(5):10-12
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加以规范、改革和完善,笔者提出的思路是:将审判监督程序改为再审程序,再审程序只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民事案件,一类是基于法官行为导致裁判不公的案件,另一类是基于诉讼参与人行为及情势变化出现了必须改判的因素的案件。对第一类案件,再审的目的是纠正法官的错误审判行为,回复正常的审判秩序,这类案件的再审启动权属于审判监督的性质,根据我国的宪政体制和司法实际,应当统一由检察机关启动;对第二类案件,主要是给民事诉讼参与人提供一个上诉程序之后的特殊救济程序,这类案件的再审启动权应当完全由当事人掌握,在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27.
中国、美国与正在演变中的亚洲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崛起是一个复合概念,既包括经济、军事等硬实力方面,也包括国际规范、高等教育等软实力方面。这对亚洲地区的国际秩序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变量,但不能就此认为亚洲地区已形成了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正在演变中的亚洲秩序是一个包含有轮毂模式、有限共治模式、规范共同体模式和复合相互依赖模式四种秩序特征的复合体。同时,中国崛起对中美关系来说无疑也注入了新的元素,但并非就如现实主义者所预测的那么悲观,中美之间的合作远大于分歧,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在中美之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8.
论社会主义宪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宪政发源于西方的事实,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宪政建设面临诸多理论问题。宪政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贡献,但可以与社会主义兼容。宪政核心的价值是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政与资本主义宪政一样,同样追求权力的限制和自由的保护。但二者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制度设计上存在本质区别。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必须保证宪法的正当性,建立一套违宪审查机制,同时还要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  相似文献   
129.
门红卫 《工会论坛》2004,10(5):43-44
职业道德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最根本的道德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是保证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运转的基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0.
隐私、自由、宪政——对两起案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两起案例入手分析了隐私权、自由与宪政的关系.隐私不仅是自由的终极价值之一,而且对自由有重要的工具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宪政是保护隐私最有效的制度,它的价值预设和制度安排不但可以很好的保护隐私而且可以使隐私权保护的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