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8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8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8篇
法律   3091篇
中国共产党   703篇
中国政治   1810篇
政治理论   362篇
综合类   105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637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531篇
  2011年   439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523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438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346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修改后民诉法使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得到了全面强化。为了使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法律监督权真正落到实处,使之产生理想效果,笔者认为,检察监督工作应当在《决定》精神的指引下,把握好六个"度"。第一,把握好民事检察监督的"高度"。其一,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我国法治体系的  相似文献   
992.
在宗教、哲学与伦理中,“人的尊严”被视为人本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它旨在强调生存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个体都具有至高的内在价值和尊严,基于社会伦理层面上都需要加以保护与尊重.在现实社会中,“人格尊严”已经被人们所约定俗成,早已得到了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但实际上,如果追溯人格尊严与人权的关系及其在法律中的定位,却还是能够发现许多并存于理论与现实中的争议,造成了人格尊严与诸多物质因素的鱼龙混杂,模糊了人们对人格尊严的认识,最终导致了行为上的错误追求.本文详细剖析了人格尊严的构成、特点及实现条件,研究了它在法律中的定位,并结合中西,对比分析了人格尊严在法律中的具体权限内容和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93.
民主宪政国家必须树立法治理想,加强法治信仰,重视法治作用,提升法治价值.宪法至上是法治价值的正当性基础,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是法治价值的合理性前提,民主政治是法治价值的合法性保障,程序正义是法治价值的确定性条件,权力制约是法治价值的有效性机制.  相似文献   
99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特点。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必须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把党的领导融人依法治国的实践中,才能保持依法治国沿着正确  相似文献   
995.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法治国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本质联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法治中国确认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崇尚宪法最高权威,是科学社会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自觉;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凝炼法治精神,以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利益涵育法治理念,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宗旨的价值自觉;围绕人民群众现实实践建立法治体系,培养治理能力,把人民性融入日常治理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实践新境界,是科学社会主义"现实的运动"的当代自觉。  相似文献   
996.
近期,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并成为一项紧迫的课题。为了回应社会需求,我们必须动态地认识基本权利体系,在宪法中适时引入生态权的概念。现实中,生态权已经具备了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完整的构成要素,但这一权利还仅仅停留在应然的层面,缺乏宪法上的保障措施。因此,运用宪法的技术措施将公民生态权引入宪法文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正>从政党与国家关系的视角来看,如何约束执政党权力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此,政党与国家的关系具体指执政党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法治理念的逐渐养成、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要依托法治实践。因而,在实践上正确处理好执政党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为完善法律制度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实践素材,为涵养法治精神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空间和土壤。基于权力特征的普遍性,可以从整体上对上述关键问题进行探  相似文献   
998.
谢维雁 《人权》2007,(3):18-20
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增加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标志着人权保障原则从此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宪法修正案第22条还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  相似文献   
999.
2004年将私有财产权写入宪法,对私人所有的财产进行严格保护.物权与财产权之间存在差异,对于围绕物权构建起来的物权法与围绕财产权构建而成的宪法,同样不能将二者关系简单化之,也就为财产权的保护提供了两条路径.备受争议的物权法历尽周折才得以出台,争议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改革20多年来形成的产权关系如何定位以及由此产生的公平与自由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000.
云源  张玖 《党建文汇》2002,(18):23-23
我们郑重宣誓: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于宪法,忠于政府,忠于人民;依法行政,严守纪律,保守秘密;爱岗敬业,清正廉洁,务实创新;团结协作,勤奋学习,诚实守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