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208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发生在1939年的"十二月事变",是阎锡山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对山西新军和抗日民主政权发动的一系列军事进攻的统称,这次事变波及山西全省。在晋东南,晋绥军孙楚部暗中勾结日伪军,进攻抗日决死队第三纵队和抗日民主政权机关,制造了晋(城)沁(水)阳(城)事变。十二月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这次事变,既打击了山西反共顽固派的妥协投降阴谋,  相似文献   
72.
近代,西方列强在“文明”话语的辩解下,为自己创设了国际法特权。这充分反映于有关1900年庚子事变的国际法叙事中。西方将围攻外国使馆视为“野蛮行径”,是中国学习国际法失败的明证。因此,作为“国际法教师”的西方列强有权对中国加以干涉和惩罚。这是“文明”话语为八国联军侵华提供的辩解之一。八国联军的烧杀劫掠暴行严重违反国际法,引发西方人对自我“文明”身份的怀疑与焦虑。“文明”话语赋予了列强在对待中国时无须遵守国际法的特权,并诱导人们忽视西方暴行,转而将注意力放在教导中国走向“文明”的使命上。这是“文明”话语的辩解作用之二。“文明”话语依然对当代国际法产生着隐秘的残存影响,值得国际社会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3.
在民族危难的关键时刻,广西地方实力派李宗仁、白崇禧,广东地方实力派陈济棠,以抗日旗帜发动的两广事变,对随后不久爆发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意义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4.
“九一八”事变后 ,由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民族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 ,再加上日本侵略中国步伐的加快和国际形势的影响 ,国共两党既有的“攘外安内”和“苏维埃革命”政治路线 ,都渐趋共御外侮的抗日救亡政治 ,此为“华北事变”后两党关系的重大转变提供了铺垫  相似文献   
75.
由“九一八”事变引发的抗日战争中,民族凝聚力被激活,民族精神重新迸发,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确立,也正是在新的民族凝聚力的感召下,抗日战争才最终获得胜利。因此,对中华民族来说,“九一八”事变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凝聚力重新整合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76.
马明 《党史文汇》2004,(9):30-33
被捕人员的残酷遭遇和不屈不挠的抗争1939年,一个刻骨铭心的年份。这一年,我国的抗日战争在战略上从防御转入相持阶段。就在这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阎锡山竟然由消极抗战变成降日反共。12月,为了适应侵华日军所谓“和平”诱降阴谋的需要,阎锡山在晋西悍然发动了震惊中  相似文献   
77.
《党史文苑》2014,(2):34-34
1940年,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限令新四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开赴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在北移的过程中,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遭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78.
正1940年,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限令新四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开赴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在北移的过程中,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遭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布了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说明事变的真相和反对国民党进攻的方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重整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  相似文献   
79.
凌晓 《党史纵横》2013,(10):13-15
罗文,本名罗文波,1913年4月28日出生于热河省凌源县(现辽宁省凌源市)四官营子乡小房申村。罗文的祖父从山西榆次罗家庄闯关东来到东北,后来罗文的父亲经商创业有成,一家人终于在热河省的凌源县城安家定居。15岁时,罗文考入凌源县国立初级中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高级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80.
翁慈星(?~i934),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人。他是早期中共石码地方组织负责人,后来参加农工党,于1933年参加了“福建事变”活动。事变失败后,翁慈星领导的石码义勇队与郑静安、陈卓凡、杨伯凯等共40余人撤离到南靖县境内的豪岗山,坚持一、二个月的武装斗争,后因给养困难义勇队解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