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82篇
中国政治   77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传承》2013,(5):23
吴西,原名吴有良,1900年出生在广西扶绥县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的吴西受到"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影响,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理到南宁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担任共产党人实际控制的学生会负责人,主办先进刊物《火把》,宣传革命道理。1927年  相似文献   
82.
1919年9月,继觉悟社成立之后不久,在李大钊的帮助下,于方舟等人在今和平区建设路芸芳里2号创建了新生社。其主要成员有于方舟、韩麟符、陈镜湖、安幸生等1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直隶省一中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83.
正中国画(特别是写意画)是一门特殊的艺术,讲究笔墨、学问、阅历、修养的渐进式积累,就如同炼丹一样,不经过几十年的苦心修持,做到"人画俱老",实难臻成熟之境。贵州当代画家方小石,不但天资聪慧,学习刻苦,而且活到了101岁,堪称大器晚成的花鸟画大家。方小石,名山,字小石、晓时,1911年生于贵阳。1937年考入国立艺专,学习国画及木刻,从师吕凤子、林风眠、关良等绘画名家。1940年毕业返回贵州,历任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美术教员、省立艺术馆主任、省立图书馆主任。建国后先后在贵州人民出  相似文献   
84.
凌晓 《党史纵横》2013,(10):13-15
罗文,本名罗文波,1913年4月28日出生于热河省凌源县(现辽宁省凌源市)四官营子乡小房申村。罗文的祖父从山西榆次罗家庄闯关东来到东北,后来罗文的父亲经商创业有成,一家人终于在热河省的凌源县城安家定居。15岁时,罗文考入凌源县国立初级中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春高级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后,  相似文献   
85.
《共产党人》2013,(14):58-59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是宁夏唯一一所民族品牌全日制高职院校,坐落于黄河金岸、水韵吴忠。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并享誉人西北的"全国百所名校"之一的吴忠师范学校是一所面向行业、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身障  相似文献   
86.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享誉中外的著名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  相似文献   
87.
不久前一项针对北京、上海、深圳等11个城市10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总体就业率仅为35.6%。当许多天之骄子喟叹“毕业即失业”时,贵阳却有一所中专学校逆市飘红。就业率连续数年接近100%。这个“就业奇迹”的缔造者,就是贵阳幼儿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88.
晋东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晋城是山西东南部的重要城市之一,文化教育比较发达,在太原等地求学的青年甚多。在晋城有历史悠久的获泽中学和乡村小学。在长治设有山西省立第四中学、第四师范学校等中等学校。两地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与一些工厂。  相似文献   
89.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6):F0002-F0002
季建林,1949年生,江苏南通人,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政治教育系。先后在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大众报社、南通市委宣传部、南通市委讲师团工作,现为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承担了数十门课的教学,开设百余个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90.
佟伟 《侨园》2014,(6):38-38
80年前,位于辽河入海口的营口地区曾几次惊现传说中的龙。据《营口市志》第一卷载,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地陈列数日,前去观看的人络绎不绝。经营口水产高级中学校渔捞科张老师判断:由于夏季雨量过多,此物溯流入河,搁浅于苇塘中,以致涸死,后骸骨由县教育局交县立师范学校作为动物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