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0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61篇
世界政治   17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7篇
法律   1146篇
中国共产党   1356篇
中国政治   1893篇
政治理论   798篇
综合类   141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519篇
  2012年   565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546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527篇
  2006年   412篇
  2005年   350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校研究生新型价值观体系构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一支最富有生气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价值选择决定了其行为取向。然而时代特征的转换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加速了研究生群体价值观的嬗变,因此加强高校研究生价值观教育,使他们构建起科学的新型价值观体系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2.
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与一般城市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如产业结构、区域布局、高度化的经济活力等。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如省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选择是高速度增长战略、变通经济发展战略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其空间发展战略模式为梯度推进发展模式、点——轴开发模式和网状交织发展模式。各模式间相互补充,在实践中寻求更科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3.
中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选择了一条渐进式推进的过渡方式,正是这种过渡方式的选择使中国取得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辉煌成就。是什么力量促使中国走上了这样一条发展之路呢?本文通过对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渐进式过程的回顾与分析,认为渐进式改革是符合我国实际,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这一独具特色的市场化道路的本质特征,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市场化,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4.
当代技术实践的文化多样性表明,技术并非是个处于社会文化影响之外的单一封闭过程,而是一个沉浸在社会背景、经济结构、文化习俗以及美学爱好等文化因素中并被社会建构起来的现象。本文从技术发展所植根的文化因素入手,探讨技术文化选择的可能性与现实性,进而分析技术文化选择的动力、价值评价与创新文化生态,最终将技术创新视为一个包含着技术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复杂文化过程,并为创新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视野和方法。  相似文献   
75.
随着我国宪法对公共利益的明确提出,法律化、规范化公共利益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公共利益就其源头来讲应源于一种区别于个人利益的群体利益的产生,这种利益是群体意识的一种体现.随着私有制建立、国家产生,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来自于民众的公共意见成为国家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决定因素.公共利益的特点和现今社会的历史背景决定了公益问题在法律研究中占有很特殊的地位,现在仍局限在理论层面的讨论,只有"公益"理论日渐完善,才能与实践良好地结合,最终成为维护法律秩序良性运行的有力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6.
稻香 《现代领导》2006,(4):10-11
博弈论是最近必起的一门新的学科,别看它的名字起得高深莫测.总实它的英文叫“game”,就是一种游戏,揭示的都是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小道理。  相似文献   
77.
卓越 《新视野》2006,(6):72-74
英国新公共管理运动是一场以新管理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行政变革。在理论上,管理主义是其基本内核,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对管理机制注入时代的理解是其新的特色之所在。在实践方面,激进式变革逐步演化为渐进式变革。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引发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蔡林慧 《唯实》2003,1(1):16-1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与其他国外思潮的比较和选择中脱颖而出 ,成为中国人民改造社会最为理想的指导思想 ,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诸要素合力运动的必然结果 :一是归因于她所具有的反帝反封建的功能 ;二是得益于特定的国际环境 ;三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某些话语的表层耦合。  相似文献   
79.
罪犯权利的救济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艳  金川 《中国司法》2006,(2):89-91
一、引言长期以来,我们对监狱的解读是“国家的专政机关”,“暴力机器”,对罪犯的认识是“被专政的对象”,罪犯几乎没有权利可言,因而侵犯罪犯权利的现象时常发生。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现代法治理念逐步确立,基本人权保障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罪犯也是人,也有“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保障罪犯权利已成为人民的自觉选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保障罪犯的权利,就是为了保障所有人的权利。罪犯“权利主体”、“特殊弱势群体”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并逐渐成为行刑活动的基本人权理念。在法治理论的框架里,救济是权利的应有之意。没有救济就没有权…  相似文献   
80.
利益矛盾和冲突不仅是社会转型期国家的显著特征,同时,也是形成不受以往制度约束的和谐环境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分析和谐社会利益制度的法律根源作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从利益博弈的机理层面上探寻利益制度形成的逻辑起点和实体条件,以及政府如何在利益群体博弈过程中作出创新性的实验安排,进而为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以及进一步提高政府执政合法性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