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理论地图上,康有为因其对大同世界的天才描述而获得了一个永恒的理论坐标.殊不知,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的铺陈和展开还应该给予另外一个人应有的理论尊重,那就是严复.这一点很早就已被毛泽东认识到了,所以他把康有为和严复并列为“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一派人物.”我们认为康有为和严复所取得的理论成就从根本上说与他们的进化论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尽管他们二人的进化论具有不同的逻辑进路和理论言说风格,但是相同的社会语境却促生了他们许多重叠的理论思考议题,这也使得他们的进化论论述又具有了某种相似性,其中突出地体现为二人摇摆于决定论与自由意志论之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82.
陈佳春  温建钦 《传承》2013,(8):144-145
康有为及其领导的戊戌变法在我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康有为早年为改良变法奔走操劳,推动了社会与历史的进步,然而他晚年建立"保皇派",支持袁世凯复辟又阻碍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对康有为的功过是非的评价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评价一个人物的功过必须建立在相应的前提上。  相似文献   
83.
毛胜 《党的文献》2011,(4):119-121
梁启超,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和康有为等倡导的"戊戌变法"曾经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然而,"戊戌变法"失败后,历史在大踏步前进,他却仍站在原地呐喊,主张君主立宪制,沦为历史进步的绊脚石。历史属于他的时间很短,但他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却不可小视。毛泽东对梁启超其人、其文、其事的阅读和评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思想演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84.
出生于广东新会农家的梁启超(1873-1929),十岁应童子试即获神童之名,17岁中举,23岁与老师康有为耸掀公车上书,1898年的百日维新更使他名满天下。不过,据学者统计,他一生政治形象前后凡“十变”,重大政治转变计三次。这在一向尊崇“从一而终”的中国,  相似文献   
85.
康有为在其《英国游记》中指出:"英国自约翰以来,大宪章之立,请愿书之求,民权之争,议院之成,今波及大地而产生于欧洲者,一切皆非平民为之,皆世爵为之。"[1](P193)并分析认为,英国贵族之所以能在英国政治舞台上发挥这么大的作用,主要是因为条顿民族的民主传统和不列颠的岛国地势。  相似文献   
86.
新书推荐     
《浙江人大》2012,(12):75
《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李鸿谷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版本书讲述了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发生的剧烈变化。作为记者,作者以新闻方法写史,记录这场冲突中的人与事,以新闻的方法论观察这场革命。全书包括慈禧爱新觉罗家族的国家危机、康有为王朝权力的结构崩裂、戊戌变法与晚清政治生态、孙中山现代中国的革命路径等内容。  相似文献   
87.
姚岚 《法制与经济》2010,(8):115-115,117
中国近代化的警政理论在维新变法中,向实践中迈出了艰难而又关键的第一步。康有为是维新派的重要人物。他的警政思想受到早期改良派的警政思想的影响。康有为的警政思想在近代警政发展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警政的近代化进程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康有为的警政思想还存在对警政认识的不全面。  相似文献   
88.
张大巍 《党史纵横》2009,(12):52-56
1903年,章太炎应蔡元培之邀到上海推进教育会活动,并变《苏报》为江南喉舌。为驳斥康有为的保皇论,章太炎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并为邹容的《革命军》一书作序。日本学者岛田虔次在《章太炎的事业及其与鲁迅的关系》中评论:“在这个改革主义和革命主义的最初论战中,作为革命的争辩家的太炎面目,已毫无遗憾地发挥出来了,而最为轰动的是他在论战中,  相似文献   
89.
史逸 《春秋》2010,(6):48-50
张勋复辟是一场闹剧,同时也是一场笑剧,时人天忏生便在《复辟之黑幕》中将其间的种种笑料丑闻录下。姑撷取数则,以飨读者。康有为涂药生须在复辟的季节里,最宝贵的莫过于是脑后的那条辫子。众所皆知的是,张勋不但自己留辫子,他的军队也全是辫子,"辫子军"一名由此得来。据说,  相似文献   
90.
刘学洙 《当代贵州》2012,(10):44-45
李端棻是贵阳人,晚清戊戌变法关键时刻,出任礼部尚书。在中国近代大历史的视野中,他是近代中国从旧体制内部站出来挑战旧体制的改革先驱;是从边远封闭的贵州走向全国,积极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第一个黔人。康有为称他“抗疏维新冠九卿”,梁启超称他是“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一人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