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8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132篇
中国共产党   1737篇
中国政治   845篇
政治理论   426篇
综合类   3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316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投稿须知     
《理论视野》是由中共中央党校主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主办的综合性理论刊物,目前正式进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进一步规范稿件,方便广大作者投稿,将本刊投稿要求介绍如下:一、本刊所发文章须为个人研究成果,未曾在公开出版物刊载。本刊谢绝一稿多投的稿件,作者来稿文责自负,不代表本刊的意见。如发生文稿使用权法律纠纷,作者承担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212.
《天津支部生活》2011,(5):51-51
中央党校副教授祝灵君等著的《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艺术与方法创新》一书中提到,我们党联系群众的渠道很多很多,但是为什么一些渠道经常发生堵塞呢?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一些渠道存在着“官僚化”的现象。本来是联系群众、沟通群众的渠道,但是一经行政化、科层化以后,其自身也脱离了群众,  相似文献   
213.
延安时期,由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毛泽东特别关注农村文化建设。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农村实际和革命斗争需要,毛泽东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深入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14.
《党建文汇》2014,(7):5-5
国家信访制度的具体改革从2014年5月启动.国家信访局不再受理越级上访。这个制度的实施.让很多人产生信访制度是否就要取消的联想。对此。中央党校副教授刘素华指出,不能因为有截访现象.或者信访人无理缠访、闹访、非法访等问题。就否定信访制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15.
观点     
正对于今日中国社会的反腐败来说,重要的是击鼓而不是鸣金,可贵的是添砖加瓦而不是吹毛求疵,需要的是义无反顾而不是瞻前顾后。——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中国青年报》发文说。化解乡镇债务不能债滚债。——针对一些乡镇沉重的债务,《人民日报》刊文建议从城乡一体化着眼,实现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吸引城市资本"上山下乡",倒逼乡镇完善预算管理。  相似文献   
216.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4,(21):61-61
正72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72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邀约72位文艺家座谈,重提"为什么人的问题"。我们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文艺座谈会,同时指向一个问题。在我看来,有着非常鲜明的内在联系。延安时期正值我们党动员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关键时期。召开文艺座谈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  相似文献   
217.
2010年12月有19日,庆祝中央编译局世界所成立50周年暨"回顾与前瞻:深化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研讨会在中央编译局举行。来自中组部、中宣部、中央政策研究室、外交部、中联部、军事科学院、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  相似文献   
218.
西行的列车伴随着站台上欢快的乐曲徐徐地开起,此刻,我的心情就像那滚滚向前的车轮激动不已,因为此一去我们就要见到新中国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列车西行,来自公司下属不同单位的人们,不管以前是否曾经见过面,此刻,大家坐在一起就像多年未见的朋友,相互谈论着各自的工作、生活、以及家庭和孩子。天色渐渐的暗下来,车外浓浓的暮色笼罩大地,随着车厢的  相似文献   
219.
220.
他,14岁参加红军,除出生人死历经无数次战斗外,还着力从事保卫、侦察、侦破工作。由于为中共中央机关迁至延安进行前期侦察工作,他成为第一个进入延安的红军;因成功破获周恩来崂山遇险一案,他被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他就是谢滋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