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二十一世纪,女性地位已经较之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改变通过古今文学作品对比表现得十分明显.百余年来女性解放运动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学作品中的记述为女性解放的各个阶段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映射了当时社会中女性意识变化.文中主要以大文学家张爱玲的作品为例,结合当时国内外社会环境详细分析文学作品中女性解放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隔"与"不隔"是王国维重要的美学概念,张爱玲则从京戏间离处理方法与技巧里提炼出"洋人看京戏"的小说审美理论。外行看热闹,洋人看京戏始终与京戏"隔"着一层,但他也自得其乐;内行看门道,行家看京戏与京戏"不隔",他看到京戏唱念做打功夫及文化底蕴,心领神会。张爱玲认为艺术家要具备洋人看京戏与行家看京戏"隔"与"不隔"两种视角,既能站在生活之内看人生,也能站在生活之外看人间。通过"隔"与"不隔",艺术家在世界、作品与读者之间建立一个适当的审美距离,便于读者思考人生与人性中的问题,从而达到一种间离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3.
刘双双 《传承》2011,(26):64
沈从文与张爱玲的作品无论从人物的生存空间、生存状态还是对生命的执着态度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他们共同表现了真实人生,都体现了对人类命运的悲剧性关怀。  相似文献   
114.
张爱玲的小说注重对女性心理的精细刻画,注重对经济与精神上缺乏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进行深度挖掘,注重对女性凄惨、悲凉命运给以深切审视。从张爱玲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意识的种种表现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结局之所以悲凉,与她们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认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5.
孙伟锋 《南风窗》2012,(20):96-96
作为"法律+X"的典型,冯象和朱苏力的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思想资源里的"X"偏重于宗教文学,后者侧重于社会调查,而这种迥异于大陆法系的创作又是拜美利坚法学教育所赐。相对于8年前的版本,新版增加了"利未记"章节和2004年后的新作,但一以贯之的是法治转型大背景下重建宪政的鼓与呼。为有法治之幸福,必经法治之痛苦。这种痛苦,就是转型。《政法笔记》里的子标题都是过去10几年国内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6.
悦纳自我     
《检察风云》2012,(9):67
当年张国荣从文华大楼跃下,给世人一个极大的震撼,无数人为他的离世深感哀痛。作为绝代艺人,他本可以选择安逸地活下去,但是他却从顶峰一跃而下。三毛自绝于人世时,也是红颜几乎消尽,爱情又无踪影,身子骨不胜病痛,心灵无所归属之际。作为文华璀璨的著名作家,她完全可以安度晚年,让生命在夕阳中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把生命很精致地回味,可是她是个焦虑者,耐不住生命的细琐,而只习惯于博大精深、光彩无比的顶峰。若说困难,大作家张爱玲艰难无比,可是她能在异国他乡寿  相似文献   
117.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名篇。利用格雷马斯建立的结构语义学和符号学理论,可以挖掘主体振保与客体娇蕊之间、主体振保与客体烟鹂之间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关系,通过对这两对主线关系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关系的呈现,可以揭示出传统的性观念、婚姻观念、民族观念对男性选择婚恋对象的影响。主体振保对两个客体娇蕊与烟鹂的取舍,反映出在男性掌控的爱情和婚姻关系中,女性窘困的生存条件、爱情缺失的婚姻境遇以及自我意识的丧失。振保母亲辅助者与反对者的双重角色,也反映了其对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捍卫。通过对张爱玲价值观念的深层解读,可以看出张爱玲对于振保是抱有同情的,对于娇蕊和烟鹂其态度不同,对娇蕊是潜藏着赞扬的,对于烟鹂则是哀其不争。  相似文献   
118.
应琛 《新民周刊》2012,(24):34-36
患者的憋屈,医生是否感同身受?6月13日,瑞金医院"医患角色互换体验营"的第二日,来自仁济医院的5位医生代表"变身"成患者或患者家属,体验求医过程,感受患者看病的不易。一天的体验,难免"作秀"之嫌。但如张爱玲所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也  相似文献   
119.
奔走的人生     
惟一一次生命,不能献给某种体制。朱熹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而终,那是一种体制的内戕。有谁能有这样的豁达,临死前,像张爱玲那样遗言“把骨灰撒于任何旷野”?朱熹未死,已透不出一口气,他又如何能料,自己的骨头将如何腐烂?惟一一次生命,也不能献给某种模式。莫高窟的工匠们,血脉已凝固在大唐丰腴的雕像中,而他们的生命,在幽暗的洞穴内萧索;他们的名字,在历史的尘埃中消失。为学的人,为艺的人,往往不明白,从学艺中得到的深知快乐,都是寂寞的,它们并不总能外化为某种现实的功用;用日常的生存之道,仍要顺应世俗的套路。林妹妹总说“:我死,我要走…  相似文献   
120.
张爱玲将《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是当时文坛中一个奇异的文学现象。本文将从两位女主人公的相同与相异以及其内在原因方面进行探讨,来品味这曲人性苍凉的哀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