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91篇
中国共产党   175篇
中国政治   185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姚洋  支兆华 《新东方》2000,(4):74-74
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张五常教授日前撰文为中国经济支了几招。这几招是:  相似文献   
392.
张心阳在2008年10月27目的《北京日报》上著文《中国人缺乏“话语力”吗》说,中国在世界热议话题上往往处于“话语弱势”的境地,在成为全球媒体批评的对象时,常常不能据理力争。中国为何如此缺乏“话语力”呢?  相似文献   
393.
王飞 《学理论》2010,(12):137-138
沿海开发已经作为国家重大战略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探索沿海开发的有效途径无疑是十分重要的课题。100年前,张謇通过引入先进理念、技术、教育、人才等文化投入的方式推动垦牧运动,其富有远见的创新之举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94.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张小建,这位曾在陕西农村插过10年队的“老知青”, 长期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作,从基层干到副部长,深切体会劳动就业对民生的重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就业问题,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不例外。”张小建坦言,在政府的努力下,过去的几年,中国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395.
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虽与祖国分离,但与大陆、特别是大陆的沦陷区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使得在殖民语境中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一代台湾人、特别是文化人的身份认同趋向,交叉纠结。本文在简析不同沦陷区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台湾作家张深切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七七事变后移住北京沦陷区的原因和“文化救国”的实践,对抗战时期台湾作家的民族国家认同,作一历时的个案考察,为客观地界定沦陷区作家的立场提供一种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396.
张栻的工夫论是一个完整的、前后相续的动态系统。在思想及生命的成长历程中,他不断地“省过矫偏”,从而对前说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提出察识与涵养相须并进的思想。这标志着张栻工夫论思想的成熟与确立。“己丑之悟”,是朱熹思想转变的一个起点和标志,朱熹思想的转变并不能说明和代表张栻思想的转变,“己丑之悟”与张栻思想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这是“己丑之悟”的真正内涵和精神。本文集中探讨张栻工夫论思想确立之历史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97.
丁羲元 《检察风云》2010,(22):87-87
中国画史上历来有豪宕雄放型和深稳静健型,相映多姿,观之成趣,两类画家,各有千秋。以近代名家观之,如吴昌硕、张大干、王个移等应为前者,而吴湖帆、唐云等似为后者。仔细想想,是很有意味的。当然,在两者之间,画风趋变,或转益多师的也大有人在。兹以吾友杭英而论之,亦颇欣然而趣深。  相似文献   
398.
本论文主要从《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变迁来谈起,指出那种潜在的游戏规则背后具有不可抗拒的人生法则,极具悲剧性和荒诞性。  相似文献   
399.
《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光未然,真名张光年,是从家乡走向延安、走向世界的。作为他家乡的一位作者有必要把他鲜为人知的一段革命生活写出来,让世人知晓。一张光年出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一普通店员家。1924年,他小学毕业时年  相似文献   
400.
李亚平 《党史纵览》2010,(12):30-34
1920年.为了帮助中国建立共产党.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来到中国.先后会她李大钊、陈独秀等人.讨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维经斯基的中国之行由张太雷担任翻译.张太雷精确的翻译和独到的见解给维经斯基留下了深刻印象。维经斯基叫到苏俄后.即通过李大钊推荐张太雷到共产国际东方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