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2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儒家实学是儒学在思想内容上的学说化、在实际操作上的具体化、在价值目标上的明确化,其在宋代的恢复和兴起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宋代儒家恢复和建构实学过程中,往往将对佛教的排斥和批判作为他们展示、恢复、丰富、更新儒家实学的理由和资源。宋代儒家恢复儒家实学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第一,通过对佛教本体论的批判和否定,以建构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本体论;第二,通过对佛教心性论的批判和否定,以恢复、确立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心性论;第三,通过对佛教伦理观的批判和否定,以恢复、确立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经世致用观念;第四,通过对佛教认识方法的批评和否定,以恢复确定具有实学性质的儒学实测之学。  相似文献   
32.
《学理论》2015,(26)
儒家的心性论要旨在于天人合一,而禅宗慧能的心性论则在于顿悟成佛,儒家和禅宗既有不同的特点,又有其相通之处。二者都是指向对生命的关怀,对生命本体的追求,也同样都是通过对心性论的探讨和体系的建立作为实现其要旨的途径,但禅宗和儒家之间的区别则在于儒家自始至终不忘记对整个人文社会的关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王阳明在鉴于禅宗心性论来重建儒家心性论的同时仍然坚守作为一个儒者的立场。  相似文献   
33.
始于明治元年的"废佛毁释"运动彻底改变了日本佛教的命运,由此产生的新文化语境与思想生态对日本佛教题材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纵观近代以来约150年间的日本佛教题材文学,其中的佛教思想接受模式呈现了从信仰、怀疑、理性主义到多元宗教观的变迁,实践了与佛教地位转型相呼应的文学创作转型。而多元信仰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无暇顾及自我磨砺,急功近利的宗教心理使得"他力思想"和"恶人正机"等方便法门取代了注重修行的正统佛教思想。新生代僧侣作家的登场则将传统僧侣文学和现代文学融于一体,既让人们了解到神秘的僧界,亦使佛教更多地介入了现代世俗生活,他们作品中呈现的多元宗教观亦符合当下日本民众的多元信仰形态。  相似文献   
34.
社会和谐之心源于各民族宗教的本质层面.通常话语中的佛苯之争,在宗教和谐视角中是不同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智慧体系的相互借鉴和吸纳,以自我提升和扩容,显示了它们各自在自身义理之下统括宇宙生命的气度和魄力;也是藏民族以完好的原型心灵,无障碍地沟通接纳外来佛教神佛和本土神灵,将其有序编码并持续传承的过程.西藏佛苯关系是宗教和谐内质作用的典范,对世界范围内所有宗教传统及相互间关系的重新阐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在中国历史上,儒、道、佛三足鼎立。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文化,儒、道、佛在苗族中的传播和影响是深刻的。它们是怎样传入到苗族地区的?它们给苗族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本文将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6.
鲁迅、柳宗元爱好佛文化,他们研究佛文化的目的,一个为了“改造国民性”,一个为了“统合儒释”。“人生即苦”、“有漏皆苦”,既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佛文化的重要特征。佛文化坚毅冷沉的宗教作风和苦修苦行的生活态度,都在鲁迅、柳宗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放射出夺目的人格光辉。他们一生都在肩荷人间的痛苦,挣扎迈步,奋勇前行。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鲁迅的“失望之苦”,是为民族而受“苦”。而柳宗元的“失望之苦”,固然有为国家、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成份,但比较多的关注着个人的名誉、地位、家庭等,这是时代、阶级局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7.
鲁迅、柳宗元爱好佛文化,他们研究佛文化的目的,一个为了“改造国民性”,一个为了“统合儒释”。“人生即苦”、“有漏皆苦”,既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佛文化的重要特征。佛文化坚毅冷沉的宗教作风和苦修苦行的生活态度,都在鲁迅、柳宗元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放射出夺目的人格光辉。他们一生都在肩荷人间的痛苦,挣扎迈步,奋勇前行。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鲁迅所受的人生之苦,是为民族而受“苦”。而柳宗元所受的人生之苦,固然有为国家、为人民群众着想的成份,但比较多的关注着个人的名誉、地位、家庭等,这是时代、阶级局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8.
"佛系青年"作为一种青年现象,从外在表征看它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存在样态,凸显了青年人的社会心态,其本质则蕴含着青年信仰危机,具有淡漠主流信仰、疏远理想信念和逃避社会现实的特点。究其根本,可以发现理想信仰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是其根本诱因,信仰主体认识能力不足是其主体因素,媒体技术应用滥觞是"佛系青年"信仰危机泛化的推动因素。因此,为解决"佛系青年"现象中蕴含的信仰危机问题,就要优化社会环境,破解"佛系青年"的产生土壤;整合信仰内容,消解"佛系青年"的错误主张;加强人文关怀,分解"佛系青年"的情感基础;塑造信仰人格,化解"佛系青年"的圈子文化;提高媒介素养,溶解"佛系青年"的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39.
宋代禅僧对儒学的认识,增添了许多新的精致特点,态度逐渐由对立转变为会通。他们不再简单地用佛教理论化解儒学,而是在承认佛教的教化作用与儒学平等的前提下,或是将佛教与儒学的理论进行比较,或是用佛教的教义会通儒学,或是认为佛教和儒学具有同样的社会功能且都可随时教化。宋代禅僧的儒学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使佛教逐渐走上了中国化、世俗化的发展道路,为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0.
惊世法门寺     
1987年5月5日,是夏历的4月8日,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日。正是这一天,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宝塔地宫中,发现举世无双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还有唐朝几代皇帝供佛的数千件珍宝,其中有精美绝伦的各种金银玉石法器、饰品、用具,包括女皇武则天的金绣裙……这些珍藏地下1113年的稀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