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蒋伟 《今日广西》2010,(17):37-39
这里是大凉山最偏僻、最艰苦的山村彝寨。从湍急的大渡河上过吊桥,沿着“之”字型羊肠小道爬上90度的山崖,再攀过5架用圆木和树杆、铁丝绑成的天梯,我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悬崖小学”——二坪村小学。我这个二十多岁的男青年,五六个小时的上山路,已经让我的脚上打满了血泡。  相似文献   
12.
初上牛背山     
圆圆 《侨园》2014,(6):30-30
4月初的一天,我们这些通过网上结识的驴友,相约走进了被誉为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牛背山。牛背山的四周雪山连绵,云海奔涌,东看峨眉,西仰贡嘎,北望二郎山。据资料记载,牛背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与泸定县交界,属二郎山分支,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岭,山顶海拔3600米,因山顶一面悬崖有巨石突出酷似牛头,山脊细长貌似牛背而得名。牛背山海拔3660米左右,它四面环山中间突起的独特地理位置,使它获得360°全方位"中国最大的观景平台"和绝佳摄影圣地的美称。泥巴山、瓦屋山、峨眉山、夹金山、四姑娘山和二郎山在前,贡嘎雪山在侧,大渡河大峡谷在后,几乎天府之国的所有名山峻岭在此地都变成了玲珑盆景。  相似文献   
13.
“红一师英雄的兵,井冈山藤田编队组建成,跟着毛主席打江山,南征北战立奇功。大渡河上开通路,狼牙山上留美善,清风店痛歼蒋匪军,朝鲜战场打败美帝威风。”这首军歌唱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193师,该师自抗战开始,就纵横驰骋在华北大地,战斗勇猛,功绩卓著,是华北战场上我军的头等主力部队。  相似文献   
14.
强渡汝河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党中央为发起战略反攻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而强渡汝河,则是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大别山途中,打下的关键一仗,它不仅创造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辉煌战例,而且为拉开我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乐山龙神祠     
乐山城区拱宸门附近有一座龙神祠,因为建在九龙山上,也称九龙祠,那是纪念隋代眉山郡(治地在今乐山城)太守赵昱的。赵昱之所以被乐山民众建祠祭祀,是由于他为疏浚岷江、大渡河做出了贡献。据清《嘉定府志》卷32"宦官志":赵昱字仲明,峨眉人,与兄冕俱隐青城山。大业末,炀帝征,不至。督让益州太守强起,縻以上爵,不就,乞为蜀太守。从之,拜眉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6,(10):89-89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皎平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调军队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水急,山高地险,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5月25日,红1军团第1师第1团17名勇士在冕宁县(今石棉县)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此处水深流急难以架桥,加之缺少船只,大部队难以在几天之内全部渡过河。此时蒋介石急调川军两个旅增援泸定桥,在追军迫近的情况下,中革军委为迅速渡过大渡河,决定红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进,两路夹河疾进,直取泸定桥,打破国民党军企图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计划。红1军团第2师第4团于27日由安顺场出发沿河右岸前进,在猛虎岗、摩西等地先后击破国民党川军的阻击,经两昼夜强行军160公里,于29目晨占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上铺桥板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桥东泸定城驻守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并在桥头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在红军抵达前桥板已被全部拆除,只有13根铁索。当日16时,红4团第2连以连长廖大珠为首的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守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攻占桥头堡,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红军后续部队紧随渡河,及时投A战斗,占领泸定县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中央红军主力顺利通过天险大湾河.使国民常想计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幻想破灭。  相似文献   
17.
四川乐山大佛景区发现种群庞大的野生鱼鹰栖息。野生鱼鹰栖息地集中在景区乌尤山著名景点尔雅台前的临江悬崖峭壁上,数量有好几百只,黑压压地站立在峭壁上斜生出的几株大树枝上,崖下是碧波万倾的三江(大渡河、青衣江、岷江)汇流处,十分壮观。据山上寺庙管理人员介绍:发现这群野  相似文献   
18.
梁衡 《新湘评论》2006,(7):56-57
泸定县,因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而名扬天下,在县城边为纪念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建一纪念公园,园内有一“四歌亭”,亭内立一四面体石碑,碑的三面各刻有一首歌,连词带谱。第一首是《歌唱二郎山》,第二首是《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第三首是《康定情歌》。  相似文献   
19.
郎维伟 《民主》2014,(11):62-63
<正>《嘉戎藏族农业社会变迁——大渡河上游沈村农民权利享有的人类学考察》于2014年出版了,该书与《藏北牧业社会变迁——达村和宗村牧民权利享有的人类学考察》合为姊妹篇。本书的选点源自于2000年初的一次田野调查,当时我与张朴、李豫浔及其他同事在丹巴县梭坡、巴底、中路等乡开展藏区民间文化的田野调查。巴底所在的沈洛、齐鲁、二基坪、邛山等村均留下了我们考察的足迹。有前期的了解和基础,我们以沈村作为本次微观研  相似文献   
20.
正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海拔3100米的元宝山顶,屹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总碑,又被称为"中华第一金碑"。这座纪念碑于1990年8月25日落成,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碑名。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整座纪念碑金光闪闪,璀璨夺目。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驻足瞻仰,缅怀红军的丰功伟绩。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历时两年,而在四川境内的时间最久,长达一年零八个月;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在四川走了近三分之二的路程,足迹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