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154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回归与融入: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历史(广西卷)》是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的口述史专著,为近年来侨乡文化研究的力作。该著作还是广西高校人文社科“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广西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史研究”的成果,历经六载春秋,终成此佳作。全书以广西典型的华侨农(林)场如百色华侨农场、武鸣华侨农场、来宾华侨农场、柳城华侨农场、宁明华侨农场为田野对象,抢救式地对华侨农场里的归侨展开口述史访谈与调查,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印尼、越南归难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72.
<正>经过十余年的打磨,《归侨口述史·广西篇》于2022年夏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梁茂春教授和陈文教授及其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大量的走访、谈话、记录和编辑工作,为读者呈现了一本近40万字的归难侨访谈录,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民族主义等众多内容。书中42位现居广西的归难侨,曾侨居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他们以历史亲历者的角度再现其在侨居国及回国后的经历,还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也生动地展现了归难侨对祖国的眷念与热爱。一、历史中的“无名者”20世纪50至70年代,国内外局势急剧变化,中国接收了大批东南亚归难侨,他们被安置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等省区。东南亚归难侨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归国华侨华人组成,或因受到东南亚国家“排华”问题影响,被迫离开侨居地;或因受到新中国成立的感召,怀揣着满腔爱国热情,辗转回国,加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归难侨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特征等都与大陆其他民族和群体有着显著差异。所以,归难侨研究是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华人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3.
罗赞 《八桂侨刊》2023,(1):73-80
桂林华侨农场自1960年成立伊始,先后安置了印尼归侨与越南归侨,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归侨的生计方式发生重大变迁。2017年“乡村振兴”概念提出以后,桂林华侨农场生计模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新的转型,农场的土地制度、产业融合、文化发展成为归侨生计转型的驱动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归侨生计转型体现出多元化发展、“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式发展的特征。对于归侨而言,这一生计转型是一种具有较强复合性的生计转型,是基于社会资源与社会环境之上的以减贫为目的的生计变迁。  相似文献   
274.
福建长龙华侨农场发展数十年,经过多次体制改革,对归侨集体记忆、身份认同产生具体影响,在这些影响下,归侨的在地化进程得以推动,分别在社会保障、劳动生产、礼俗习惯三个方面出现了融入当地的具体表现。同时,由于身份认同和群体记忆的作用,归侨的融入程度和在地化进程依旧有推进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