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40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1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篇
法律   632篇
中国共产党   1212篇
中国政治   1412篇
政治理论   836篇
综合类   1074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395篇
  2022年   421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349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92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55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1.
随着技术在我国基层治理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其治理效果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着眼于现代城市社区,以A市的12345热线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为例,讨论技术深入基层时的运作机制及对基层治理逻辑的重塑.技术的便捷性与可视性直接推动了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规范化,但也导致了基层治理空间的挤压与社区自主性的消解,并通过各种责任规避诱...  相似文献   
4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与党的总目标、总任务确立的阶段性奋斗目标紧密相连的。掌握历史主动,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开创新的百年辉煌,要求坚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严格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现代化的实践逻辑,要求从政治清醒、政治坚定上不断强化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与实践自觉,要求从实践层面明晰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和方向,不断提升制度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43.
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经历了探索和酝酿、确立和建设、恢复和发展、开拓和创新四个历史阶段,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的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进路存在同频共进的关系,都经历了不断探索和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处理政党关系和建设新型政党制度的认识持续深化,推动着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必然的历史逻辑,一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开放性;二是满足人民群众期望,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三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性。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显著实践价值,既稳定了中国的社会政治大局,也创新了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效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44.
4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生成逻辑上,共同富裕具有根植于科学理论、孕育于传统文化、滋养于百年党史、定型于当代现实的四重渊源。在基本意涵上,共同富裕具有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同步、适度差异与渐进发展并存的多重指向,从而决定了共同富裕的多方面具体表征。在实践进路上,需要从政治保证、经济基础、制度依托、精神动力等维度进行谋划,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在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6.
统一战线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成员众多的包容优势、载体丰富的组织优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从历史逻辑看,统一战线不仅深度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而且有效促进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促进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公平的社会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现代化,同时统一战线还要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47.
“两个确立”的提出有着深邃的生成背景、逻辑依据、价值意蕴。从生成背景来看,“两个确立”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从逻辑依据来看,“两个确立”的提出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从价值意蕴来看,“两个确立”的提出有利于坚持党和国家事业的正确前进方向、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规律、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48.
中国宗族长期作为中国基础性的社会单位发挥作用,但透过其亲情化的表征,宗族结构中存在的经济逻辑,隐性地发挥着强烈的作用,经济资本通过再适应,转换为象征资本,而这一转换将建立于被道德关系所掩盖的经济之上,从而最终形成一种完善的宗族权力形式。  相似文献   
49.
左锦 《理论研究》2022,(3):74-8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两个确立”,反映了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呼声。同时,“两个确立”具有深刻的生成逻辑,其提出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百年党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两个确立”的历史逻辑,统筹“两个大局”的现实要求是“两个确立”的实践逻辑。在党的百年重大关头提出“两个确立”,对于新时代党领导人民继续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
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从历史逻辑来看,“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经验,自觉汲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失败教训的必然结果;从理论逻辑来看,“两个确立”是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结果;从实践逻辑看,“两个确立”是根植于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着眼于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