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134篇
中国政治   594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10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冯胜刚 《当代贵州》2010,(24):60-60
秋千运动具有高、飘、悠、巧、柔、美、欢的特点,不仅极具浓厚的民族特色,更有很强的娱乐性。作为全国民族运动会上唯一规定只能由女子参加的比赛项目,荡秋千需要体力、技巧,更需要勇敢的精神,它不仅能充分展现女性文雅而又勇敢的精神风貌,而且能显示她们健康的体魄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2.
伊利贵  刘东旭 《学理论》2010,(27):59-63
地方开发、重构和发明传统文化,从而导致地方文化发生急剧变化,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而这又是在新的文化资源被开发,新的文化与权力关系建构过程中,各种参与者相互协作共同达成的结果,同时也是各自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相互抗争的过程。云南晋宁一个彝族村落自1990年代以来的村落文化构建的故事,正在讲述着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03.
中国西南诺苏(彝)地区的集市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在汉族地区所做的定期集市研究成为了学界的一种典范模式,但是极少人去思考该模式在汉区以外的少数族群中的应用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凉山诺苏(彝族)地区兴起了不少农村定期集市,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变迁.考察诺苏传统文化与与市场制度的互动,使我们看到了诺苏的生活面貌呈现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4.
《乡音》2010,(12)
张家口伦比服饰有限公司,始建于1987年,前身是尚义县童装厂。2003年11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改制成现在的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企业迅速成长为张家口、  相似文献   
105.
彝族铃铛舞     
彝族是一个历史上英雄辈出的民族.我曾经被一幅彝族古代绘画<战神像>所震撼--战神格赛在战场上被敌人砍去头颅,削掉双臂,但精神永恒,被砍削之处不是流血,而是长出杀敌的利刃,继续血战厮杀.这是彝人壮烈的英雄主义形象、直观的体现.而在绘画手法上,它抽象简洁、线条流畅,没有任何血腥的画面.  相似文献   
106.
服饰,最初的功能是御寒和遮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服饰功能越来越显现出来,不仅讲究"服"的功能,而且注重"饰"的审美。特别是少数民族,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审美情趣,会选择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服饰,并逐步加以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服饰。居住在"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的哈尼族,因其内部支系较多,服饰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貌和韵味。尤其妇女服饰,形式多样,有长衣长裤型、长衣长裙型、短衣长裤型三种,其保留传统  相似文献   
107.
研究回族服饰刺绣技艺的保护现状、重要价值和保护措施,是为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代",让人们享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感染,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8.
缪云台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云南近代历史文化名人、理财专家,对云南、对中国都有重大贡献。自报汉族,但依据最新的调查材料,综合研究,他的祖籍可能是彝族,他本人可能是彝族的后裔。缪家后人是否认同,这要由他们自己来决定。  相似文献   
109.
《今日民族》2010,(11):I0004-I0004
<正>30年来,元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努力把促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10.
彝族“拖小姑娘”的社会现象在彝族地区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引发村民械斗杀人、伤害等刑事犯罪。有人说是民族风俗,受法律保护;有人说是借民族风俗行“流氓”之实,应当予以打击。本文略作分析,供处理相关案件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