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5篇
中国共产党   161篇
中国政治   588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毛燕 《人民论坛》2012,(26):236-237
四川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每年有很多彝族群众进城务工。彝族务工人员进入城市之后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很快地融入城市。文章以成都市彝族进城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从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
岳振  罗光华 《当代贵州》2013,(16):56-57
"奢香文化"助旅游在电视剧《奢香夫人》播出之前,奢香夫人少为世人知晓,她的生平故事、为西南民族团结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也多只见于有关历史文献中。2011年秋天,30集电视剧《奢香夫人》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奢香夫人及其所处时代与环境的历史面貌,得到一次非常成功的艺术化呈现。《奢香夫人》以彝族历史文化为题材,讲述了600多年前彝族女英雄、政治家奢香在贵州维护国家统  相似文献   
23.
《廉政瞭望》2013,(6):48-51
“有彝族文字的这—天,就已经有月琴。”四弦月琴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从唐朝流传至今。阿鲁克古和阿铁说日两人是美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音乐传承人。月琴、口弦、木叶等民族传统乐器他们都非常熟悉,随手摘下一片树叶也能吹奏出美妙的音乐。将民族的特色乐器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传统音乐,是他们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24.
农历五月十八上午,我们几个弟兄姊妹相约从云南永平县城驱车赶往杉阳镇,回老家去过一年一度的挡路节。  相似文献   
25.
《红旗文稿》2012,(18):45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9年被列为"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县"。近年来,威宁县大力实施集团帮扶整县推进工作,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56.95亿元,涉及项目1150个,全县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11年,威宁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9.1亿元,财政收入10.3亿元,  相似文献   
26.
李方村在楚雄州双柏县的法脿镇,是个彝族寨子,也是“云南省旅游特色村”,以大锣笙舞著名。2015年12月,由楚雄州文化馆组织,李方村的大锣笙舞参加了首届“源生乡村音乐歌舞艺术节”。今年1月,受艺术节主办方源生坊的委托,我们又踏上了回访之路。  相似文献   
27.
<正>"三年全面铺开,五年形成规模,十年成为支柱。"园区的开发与建设,勾画出大方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一个春天,在漫山遍野的花丛中,年轻的奢香透着一丝难以形容的忧伤和不安,因为她即将远嫁他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2012年7月6日,在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上演的大型音画史诗《九驿长歌》,就是从这个画面开始的。全剧通过"远嫁"、"爱情"、"幸福"、"惊梦"、"炼狱"五个篇章,对奢香夫人从出嫁到摄政的人生经历进行了精彩演绎。这是自2011年11月9日《奢香夫人》登陆央视一套黄金剧场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大方县打出的第二张  相似文献   
28.
29.
《学理论》2015,(33)
彝族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后,中国政府正式确立的一个民族,凤庆鲁史彝族历史悠久,除世居土著民族布朗族以外,彝族是鲁史入境定居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其发展演变也遵循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清代鲁史彝族在民族认同上有独特的姓氏,认同方式明显区别于其他的民族。  相似文献   
30.
陇右民歌是陇右各族人民创造的体现与智慧的结晶,是民间进行知识传递、情感培养、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其在传唱过程中,不仅向广大劳动人民传递了节气物候、农业生产、历史、社会交往等各类知识,还在培养人们爱情、亲情、乡情等良好情感,进行贤孝、勤俭、修身等伦理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陇右民间进行社会教育的教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