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2篇
中国共产党   144篇
中国政治   154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1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匹第是这样评估的:我们每个人天天面临上百个抉择。尽管这些抉择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可是在作出抉择的时候,我们的想法常在愚弄自己。  相似文献   
112.
晁错,我们习惯于把他看成法家。司马迁和班固都说他“为人峭直刻深”,但我以为,法家人物有他们自己的处世规则,他们往往有大仁大德,能大公无私,事情往往做得大模大样,不像儒家那样小恩小惠,小里小气。  相似文献   
113.
钟青 《党建文汇》2001,(6):19-19
有些人不会说自己的话而好说别人的话,说套话、大话、空话,乃至假话。比如一写文章就来个“突出一个x字,狠抓两个X方面,增强三个XX性,贯彻四个XX方针”,一开口发言就“某人说”、“某人讲过”等等什么的。这种现象眼下之所以如此普遍,我想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本文想对此作些分析,正确与否,留待专家与读者去作评判。  相似文献   
114.
书边草     
佚名 《法制博览》2009,(2):40-40
有两句早听说过的话:“中国人走在大街上,先要把人都看成坏人,防范着,接触中再找出谁是好人。外国人走在大街上,先把人看成好人,接触中,再辨认谁是坏人。”这看似简单的出发点,却决定了不同国民的生活处世态度。今年夏天,我去了趟埃及,真切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5.
有道是“沉默是金”。在谈话之前。我先得谈怎么不说.因为祸从口出。 举个最近的例子吧。上个月台湾有位官员在被质询的时候说错了话,被K(打)得满头包。事情是这样的,台湾南部连日豪雨,造成淹水,有人质询“农委会”的官员该怎么帮助受损的农民,那位官员回答:“根据我们的统计,云林、  相似文献   
116.
妻言逆耳     
张新民 《现代领导》2004,(12):42-43
人近半百.几乎都是在赞扬声中度过的。父母没有打骂过我.老师没有批评过我.领导也一没有指责过我。从小到大.听到的是乡亲们的夸奖.领导的鼓励。同事们的赞许.下级的好评.朋友的抬举。听到的好话越多.就越爱听好话.越想听好话.而且只听得进好话。如果什么时候没有人赞扬,似乎少了一点什么.于是借题发挥.以引出别人的一点赞词.求得心理上的满足。唯有在家里,妻子的话却是那样尖刻.那样挖苦,常常弄得我无地自容,气得我脸色发紫血压上升。  相似文献   
117.
《内蒙古检察》2004,(6):45-45
1.只有你变得更好,生活才会变得更好。你的外部世界永远反映你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想改善外部世界的状况,你必须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8.
抬头与低头     
刘丹 《党政论坛》2008,(16):11-11
警方打掉了一抢劫团伙,我采访了这个抢劫团伙的头目,问:“你通常都是向哪些人下手呢?”  相似文献   
119.
张秀芝 《共产党人》2007,(10):18-19
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主体的总的根本的看法,是一个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评判特征。基层干部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成为立身处世  相似文献   
120.
人生如豆     
他常说,是当年豆浆铺里老人的一席话,改变了自己的处世观念,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