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244篇
中国共产党   818篇
中国政治   643篇
政治理论   307篇
综合类   5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1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位列20世纪四位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的凡·德罗,在被要求用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反复强调的是,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进入21世纪,我们似乎突然感到了一个“细节时代”的来临。各类书籍、杂志、媒体都在竞相谈论着一个跟细节有关的话题,于是“细节德育”在这特殊的时期应运而生了。我也曾质疑把德育工作同细节联系起来是否合适,可事实告诉我,实施细节教育是当前对加强德育实效性的最佳尝试。前苏联道德哲学家德洛布尼斯基,早在上个世纪便对“什么…  相似文献   
96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教育的互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树桐 《前沿》2005,(12):87-89
高校德育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则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本文从二者的辩证关系出发,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963.
德育:对学生的人文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到底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思考的一个问题。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德育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关怀与爱、是一种牵挂的情怀、是一种面对学生成长的欣慰情感与对学生未来前景的憧憬与忧患意识,也是对学生生活状态、生命价值、生存意义的人文关照。  相似文献   
96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成功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在我们国家所谓思想政治品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指导下,按照社会规范行动时,集中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合。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等等。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报刊资料,走访了广西、湖南一些地区的留守青少年,在大量的原始资料基础上研究了农村留守青少年存在德育问题,并找出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65.
近几年来,德育课程改革在许多地方取得了进展,德育课改新理念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同,有的教师还努力将德育课改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出现了新气象,这是十分令人鼓舞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对德育课改新理念的认同不等于对这些新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更不等于成为了教学实践。从抽象的理念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必须找到具体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方法作为支撑。这中间有漫长的道路要走。然而,德育课程是中小学向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把德育课改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德育课改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努力探索,突破了这个难点,德育课改才会收到实际的效果,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才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66.
目前,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进入了全面普及阶段。学分制的本质要求高校德育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要求高校德育在思维方法和理念上树立主体专业化与泛化并重的观念,树立德育过程双主体交互作用并重的观念,树立在德育的方式、方法、载体、途径方面灵活多变的观念。总之,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德育应该采取民主型的制度管理和普遍渗透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67.
18世纪英国的两个伟大情感伦理学家休谟与斯密的同情论 ,为德育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他们的同情论 ,对当前的德育也有一些启示作用。在德育中运用同情的观念 ,可以改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从而使德育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8.
困扰我国高校德育的三大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化与一体化趋势共同发展是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社会制度、社会主体、经济形式、文化类型的多元化,其结果势必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种价值观念多元化集中体现于首位价值的多元化。德、名、利、权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众多的首位价值目标。当前既有人以权、利为首位价值,追逐“官本位”、“利本位”;也有人以德、名为首位价值目标的手段选择上,  相似文献   
969.
高校德育重在建设。应培养人才、善用人才、重用人才,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建设好一支坚强的富有创造力、生命力的德育队伍。德育工作要取得卓有成效的实绩,德育理论要完善繁荣,德育方法要创新,整个德育建设要有大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和使用人才,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高校德育才能出成果,出精品,才能有新发现、新创造,可以说这是高校德育重在建设的一项最基本最要紧的建设。  相似文献   
970.
众所周知,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因而进一步规定了学校道德教育应以着眼于人的德性培养为本身目的,通过创造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向上的环境而发展人。前苏联道德哲学家德洛布尼斯基在20世纪70年代就指出,“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