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3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43篇
工人农民   69篇
世界政治   1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1822篇
中国共产党   382篇
中国政治   833篇
政治理论   119篇
综合类   24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183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陈建华 《中国减灾》2009,(10):55-55
民国时期战乱频仍,政府力量有限,相比之下,民间赈灾活动更为活跃. 1920年12月16日晚,宁夏海原地区发生8.5级地震,次日晚、郑州、洛阳、陕州一带又发生强烈余震.惨况难以想象.据后来统计,死亡人数达23万.当时的民国政府不仅无能,而且力不从心.记者又很有限,交通也不方便,不可能像现在那样即刻飞去作实地报道.  相似文献   
132.
柴玉洁 《学理论》2009,(9):129-131
莫言的作品在历史背景下述说着中华民族的过往,它能深入到我们选择性遗忘的历史图景让我们在其作品的死亡意识和生殖崇拜下去解读莫言及其作品的生命意识,他以鲜明的色彩,大胆的叙述去体悟大地民间的生命强力,莫言代大地立言,去为失去话语权的人们唱响生命的悲歌。  相似文献   
133.
死亡损害赔偿并非对生命权本身的救济,而是对因侵害生命权所引起的各种现实利益损失的补偿。但是,2003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致使由于受害人个体情况的差异,同样的事故赔偿的结果却千差万别,进而引发了有关生命价值的新一轮争论。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同命不同价"的情况,探讨侵害生命权的死亡损害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134.
135.
李龙(化名)的妻子遇车祸致残。 李龙想替妻子讨要残疾赔偿金。 不料,他妻子因心脏病死亡。  相似文献   
136.
统一思想 凝聚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的消息和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件依法复查的结果公布后,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的决定依据事实尊重法治,顺应党心符合民意,得到了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相似文献   
137.
特殊遗体火化手续办理、接待咨询以及骨灰和遗物处理问题上特别注意。童尸、死婴、死胎以及引产物火化前要注意确认身份、确认费用承担者等。对死亡原因特殊的要注意按规定办好手续,确认责任人后火化;对非正常死亡以及特殊事故死亡或身份不明的,要做好记录;体内有异物的要注意是否取出。  相似文献   
138.
当生存要以丧失自由为前提,而自由则必须用牺牲生命为代价时,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当我们认同生命是一个过程时,那么生命在时间里的延续是不是尺度?而当这种延续是评价生命的尺度时,人与这世间的动物仍至所有的生物又有什么样的区别?本文通过安提戈涅的悲剧故事揭示了“生存与死亡”这一命题内所掩藏的一个巨大的吊诡, 并提出在人类自由中思想自由是最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9.
生命是万物存在的核心机制,人类世界永恒的话题。毕淑敏,一个人生经历坎坷、情感体会丰富的当代女性作家。年轻时候的西藏高原部队生活,二十多年的医生生涯,以及肩负父母的殷切希望和自身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促使她提笔创作小说。“医生的生涯给了我的写作以巨大的影响,我今后大概还会写许多以生命为背景的小说——(《将心比心》)毕淑敏的特殊人生  相似文献   
140.
死亡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海德格尔将死亡定义为一种不可能的可能性。与此相反,列维纳斯将死亡界定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海德格尔给“不可能性”以优先性,对他来说,作为此在的我们面对的死亡是一种无法超越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说,海德格尔从死亡的角度观察生命。而列维纳斯则是将死亡与生命的观点一起考虑,因为他觉得只有生命才能为我们打开可能性;从生命的视角看,死亡是所有可能性的终结,即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