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59篇
中国共产党   159篇
中国政治   196篇
政治理论   51篇
综合类   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一位领导同志在反腐介廉大会上,建议党员干部到三个地方去看看:监狱、火葬场、贫困户家中。此话在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监狱是犯人服刊认罪的场所。在高墙内生活的人,自由是最大的期盼。有个职务犯罪分子想起在位时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对比铁窗内的日子,从心底发出“家常饭吃得最舒服,硬板床睡得最踏实”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50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宗明义地将“解放思想”作为新时期我党推进工作的思想法宝,掀起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高潮。我们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上来,把解放思想作为解决发展问题的“总抓手”,努力破除影响发展的各种思想障碍,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03.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根本意义不仅在于为其提供了视角和论域。而且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之所在。简而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历史的前提和出发点;社会历史性作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基本解释原则,从静态上看其基本点在于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不可分割性中来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从动态上看其基本点在于从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历史演变进程中来把握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504.
杜威哲学和笛卡尔哲学产生干不同的时代,二者不论是在形而上学体系的致思范式和方法论方面,还是在理性认识和社会价值观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但是,如果从哲学思想的历史流变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前者对后者的可贵超越。桂威以。经验观念”为基础的实用主义哲学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的唯理论的超越。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5.
<正>一个廉租户因为收入超标十几元而被退房,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但如果不退,对于其他等待承租的住户来说,就是最大的不公平。济南一名廉租户近日因收入超出廉租房低收入家庭标准十几元钱,面临着退房的问题。济南市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似文献   
506.
教材的力量     
梁衡 《新湘评论》2011,(1):22-23
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60周年了,约我以课文作者的身份谈点感想。我首先想到的是教材的力量。中小学教育就是要教学生怎么做人,而教材就是改变人生的杠杆,是奠定他一生事业的基础。记得我小学6年级时,姐姐已上高中,我偷看她的语文书,里面有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卖炭翁》,抒情、叙事都很迷人,特别是苏东坡的《赤壁赋》,读到里面的...  相似文献   
50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山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基于"生活决定意识"的理论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进程,不难梳理出内蕴于唯物史观之中的人学致思理路。在批判以往哲学将"人的本质"抽象化的理论传统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确立并系统阐发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前提——"现实的个人",从而确立了哲学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逻辑起点。着眼于"人是类存在物"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将唯物史观的理论视角从"现实的个人"拓展到"人类社会",系统阐发了"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彰显了新唯物主义的理论旨归。  相似文献   
508.
以西方诠释学为参照系和对话者,中国哲学呈现为以经典为基础的哲学之思,以经典为依据,是哲学之思的主要形式,"天人之际"是其所指向的主要对象。在诠释者与文本之间,不同的视域相激相荡,意义不断生成,郭象注《庄子》作为哲学事件,代表着一种成熟,它不仅表现在郭象注《庄子》时对诠释者与文本愿意之间矛盾的解决思路中,更表现在郭象《庄子注》中所表达思想内容即"游于羿之彀中与独化于玄冥之境"中,儒与道,名教与自然,人的现实关怀与精神超越在此得到了安顿。  相似文献   
509.
孙明跃  方伟伟 《前沿》2009,(3):83-85
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一带,流传着一种与蒙古族火不思相似的弹弦乐器——苏古杜,主要用于演奏纳西族的古典音乐——“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对“苏古杜”这件乐器的起源和如何传入云南做必要的梳理,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10.
观点     
各国执政党有共同的执政规律;抓牢“选举类”干部;慈善事业与建设和谐社会;免检制度是对市场竞争的干预;人性化执法不是弱化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