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38篇
中国政治   189篇
政治理论   37篇
综合类   5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论思维方式及其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会哲学思维方式的本质,才能进行哲学活动并进行哲学创新,而哲学创新的关键在于人的思维方式的改变。没有思维方式的革命,就不可能带来对人的生存方式的新的变革式的反思,就难以实现不满足现状的人类对哲学的企盼。因此,提高哲学理论思维能力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92.
故事教学法既符合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需求,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故事教学法,发挥其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多方面详细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做到故事教学法的有效运用。1.小学语文故事教学法的意义1.1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教师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语文教  相似文献   
493.
生态问题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技术之思”的生态意蕴内涵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技术始终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关系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马克思从多个方面揭示了技术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技术与生态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技术实践造成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是连接人与自然关系的中介。在生态危机的形成问题上,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技术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生态—社会”视角的技术批判敲响了环境危机的警钟。在生态危机的解决上,马克思认为危机的产生不在技术本身而在于社会关系,技术进步仍然是解决生态问题的必然出路。科学理解马克思“技术之思”的生态意蕴,对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技术发展,加快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94.
《诗》是孔子所编订的文本之一,在后来儒家的传统中形成了一种“诗教”传统。在此就需要讨论一个问题,孔子的《诗》教何以成为一种教化。这里核心在于《诗》的本质与教化是否一致。教化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是化单一为普遍的过程。而就《诗》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情”,即诗咏情;二是“言”,所谓“不学《诗》,无以言”;三是“思”,即是《诗经》中所蕴含的“微言大义”。在诗之“情”中,有作为单一物的“情欲”“情绪”,以及作为普遍物的真情。《诗》通过对情欲和情绪的扬弃,使学者对“天涯共此情”的真情进行把握,从而化掉了单一的方面,获得了普遍性的规定。就“言”的方面,《诗》通过优美的语言促使单一的对象从个体之域走向公共之域,成为普遍物。而“思”则是以“喻”的方式,主要是主体的领悟和阐释,使得“道”向主体自身敞开,这就使得处于幽暗的直接性之中的“道”走向了现实的普遍性,在主体的“思”中澄明和彰显。由此可以看出《诗》本身就具有教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