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7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83篇
各国政治   148篇
工人农民   333篇
世界政治   60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3篇
法律   4230篇
中国共产党   7466篇
中国政治   10050篇
政治理论   2202篇
综合类   350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340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327篇
  2015年   764篇
  2014年   2264篇
  2013年   2167篇
  2012年   2491篇
  2011年   3284篇
  2010年   3355篇
  2009年   1915篇
  2008年   2183篇
  2007年   1428篇
  2006年   1568篇
  2005年   1187篇
  2004年   1138篇
  2003年   1015篇
  2002年   867篇
  2001年   677篇
  2000年   557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十一五”以来,乐山畜牧局围绕建设全国现代生态畜牧产业基地和全省现代生态畜牧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为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为动力,加快养殖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狠抓结构调整、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912.
袁勋  蔡磊 《群众》2012,(2):57-58
自行车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交通工具,便捷、健身、环保等诸多优点使其成为广大市民首选的出行方式之一。诚信是每个公民的立身之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千金一诺、立木取信等历史典故。自行车与诚信,看似两个难以有交集的概念,在张家港市却实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13.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过去以盲目扩张、以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发展方式。中小企业是十分重要的市场主体,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但在这一转变中其面临着诸多困难,仅凭市场自发的调节机制很难克服,实现转变,必须从政策上特别是法律上引导中小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14.
正对我国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解读发达国家伴随着一二三产业的成熟,旅游(旅行)作为一种传统的贵族的生活方式被平民所接受,并成为普通大众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旅游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普及。在高度发达的基础服务设施条件下,政府花大力气投资于旅游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各种旅游设施和服务,为公民创造适宜的旅游环境条  相似文献   
915.
正关键词:领会精神实质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的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916.
我国经济增长长期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过度依赖,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桎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作用,形成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格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917.
许崇信 《江淮》2012,(9):16
创先争优,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创造先进、争当优秀的过程,落脚点是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前进、造福于民。我们应运用好两年多来省属企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成果,不断提升省属企业党建工作水平,为省属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主动抓融合,推动企业党建与中心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在决策环节上融合。通过完善各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明确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形成职责明确、有机融合、运转协调  相似文献   
918.
胡吕银 《法学》2012,(2):82-93
公司财产权利结构"股权一所有权"说是古老物权思维的产物,其不仅不合法理和逻辑,而且也没有现行法上的依据。依现代物权思维,对企业的投资或出资是股东财产形态的转换而非所有权的移转;将股权定性为独立民事权利是一种武断解释,股权不仅是所有权,而且是地地道道的按份共有;由于"一物"的相对性导致公司财产权利的结构具有多重性,即体现为股东与公司的"所有权一经营权"基本结构、股东会与董事会的"所有权一经营权"内部结构、公司与第三人的"所有权一非物权"外部结构。如此界定,简单明晰且符合法理和中国的宪政体制。  相似文献   
919.
《求实》2014,(1)
稳定乃国之所望,民之所盼。群众观的异化导致维稳理念和方式的走偏,最终落入"越维越不稳"的怪圈。跳出怪圈就必须纠偏异化的群众观,牢固树立权为民所授、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以维权促维稳、共治助管治的方式,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规则,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20.
由于缺乏控制权与退出机制,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少数股东极易受到控股股东的压迫。少数股东本可借助于《公司法》第20条第1款、第2款的规定获得总括性的救济。然而,由于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从"超越权利外部界限"的角度理解"权利滥用"、仅向少数股东提供极为有限的救济方式,《公司法》第20条未能发挥其兜底条款的功能。面对相近似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各州公司法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从权利的内部界限判断压迫或者权利滥用的构成;尽可能地向少数股东提供多样化的救济方式。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问题及美国公司法的当代发展,我国《公司法》及司法实践应当进行如下完善:1.以对合理预期标准与Wilkes案规则的中和为基础,从权利内部界限的角度理解权利滥用;2.借由法律解释或者修法向少数股东提供所有正当且合适的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