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篇
法律   402篇
中国共产党   444篇
中国政治   810篇
政治理论   123篇
综合类   1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吴方军 《政策》2003,(3):30-30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稳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妥善化解矛盾,狠抓各项政策落实,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九五"以来,全县无政治案件、无群体性治安案件、无重大"民转刑"案件、无"法轮功"分子聚众闹事现象,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一直处于全市最低水平,连续六年被评为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  相似文献   
122.
聚众犯罪若干实务问题研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众就是纠集或召集三名以上的人;聚众既可以是事先纠集、召集,也可以是临时纠集、召集;聚众不是聚众犯罪的实行行为,而仅是实施实行行为的一种形式;"其他积极参加者"中的"积极",是一个带有心理评价的词语,强调的应该是行为人对聚众犯罪活动须持一种热心的态度;对聚众犯罪中共犯的认定应区分情况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23.
牛昉 《理论导刊》2003,(1):36-38
造成西部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类活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有不断强化的趋势.因此通过"改造"的方式进行治理与恢复固然重要,但仅有这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调整与转变人类的活动方式,既要求人口数量的增加控制在不同时间跨度的空间适度容载力范围内,又需要在地域空间上合理聚集,从而减轻区域空间内生态环境所承载的压力.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对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立足比较优势,发展非农产业,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城镇流动.  相似文献   
124.
美国经济形势自去年第4季度开始趋于严峻,经济增速大幅下降,股市大跌,消费者信心受重挫;制造业濒临衰退,高新技术产业持续不振;失业率、通胀率有所上升等.但由于美经济实力雄厚,基础条件较好,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不减;新经济仍有生命力;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有利地位;世界石油价格回落;美联储的调控渐起作用;布什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等,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5.
礼法融合的人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剖析儒家礼治、法学刑治的实质,以及儒法合流后德主刑辅这一正统法律思想的人性基础,探讨了不同的人性论的特质及其对社会秩序控制方式的影响,并从人性论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一些问题作了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26.
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曾经说过:"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则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则是‘孝’。”  相似文献   
127.
谢景林 《学习导报》2011,(24):22-23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实践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管理。新形势下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服务为先、预防为主、基层为本、法治为重“四为”理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努力提升社会管理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8.
分析台湾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第一次政党轮替前这一威权体制时期下的环境抗争与政府回应的阶段性变化表明:1980年至1987年的环境抗争主要以自力救济为主,使用围堵和身体暴力等较为传统的抗争手法,这一时期政府对环境抗争的回应采取了较为克制和容忍的态度,因而环境抗争也较能取得成功;解严后,环境抗争进入一个爆发期,集会游行成为这一时期主要的抗争形式,政府也一改过去对环境抗争的容忍态度而转向强力压制。但压制的效果却是使环境抗争进一步反弹上升;在1992年以后,政府更依赖于法律来处理环境纠纷和因应环境问题,逐渐形成地方化和例行化的抗议处理风格,环境抗争亦走向温和化和常态化,发生暴力的可能性也大为降低。台湾经验对于大陆的启示在于:一方面在面对环境抗争时应当尽快建立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因应方式;另一方面应认识到包括环境抗争在内的社会力本身也可以成为制度和法治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9.
裸奔的隐私     
宗和 《法治纵横》2011,(20):20-21
监控设备作为一项新兴科技,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以及违法事件的调查取证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如同一把双刃剑,伴随着监控设备的增多,它也逐渐走出了传统公共空间的限制,个人隐私被“侵犯”的声音也开始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0.
黄庆畅 《中国人大》2008,(12):25-26
6月8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公布实施,此时距地震发生还不到一个月。速度之快,在我国立法中还不多见。因此,有学者称此是我国应急法制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条例出台很及时,其内容如何?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