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57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70篇
政治理论   55篇
综合类   8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2014年12月29日,北京召开了一个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与环境污染案例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所研讨的污染个案就是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锅顶山垃圾焚烧厂环境污染一案。与会嘉宾分别就此案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其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环保部环评中心专家成员赵章元教授结合我国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谈及我国垃圾焚烧面临的困局,并指出了走出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2.
所谓“诸善冲突”是指在人们意欲的各种好东西之间存在着对立抵触.由于它导致了人们只有通过取舍选择才有可能以放弃某种善为代价实现另一种善,从而形成善恶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交织,结果就迫使人们不仅要诉诸善恶好坏的价值标准,而且还要诉诸是非对错的价值标准,并且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存在无法摆脱的内在有限性.  相似文献   
323.
基于五氟苄基溴(PFBBr)微波衍生化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N-乙酰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和苯乙酸三种酸类易制毒化学品,以苯甲酸为内标物。N-乙酰邻氨基苯甲酸衍生化产物特征碎片峰为119、181、317、359;邻氨基苯甲酸衍生化产物特征碎片峰为119、181、317;苯乙酸衍生化产物特征碎片峰为91、181、316。检测结果与直接测试比较,色谱峰型明显改善,检测灵敏度提高,检测限(S/N=3∶1)3~12ng。该方法可以用于N-乙酰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和苯乙酸的鉴定。  相似文献   
324.
325.
邻避设施的兴建、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以及政治开放性的增强,带来了一场以社区居民为主导力量的“不要在我家后院”的环境保护运动.实践表明,政府作为处理邻避运动的主导力量无法独立地妥善解决邻避冲突.环保民间组织以其公益性、志愿性、民间性等特点使其在处理邻避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政府的可靠搭档.  相似文献   
326.
邻避情结表现为公众既认可有利于整体利益的公共设施建立,又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矛盾心理,进而引发抵触情绪或集体行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关研究的议题多集中在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层面,价值取向上多将邻避情结视为社会治理中的“非理性”要素,忽视其作为一种情感资源的积极面向,尤其是对于政策型邻避现象的探讨,仍然处于缺位状态。文章基于情感社会学的解释框架,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入手,以新冠疫情期间的政策邻避现象为案例,重点研究风险认知、防护、救助、治理各个阶段的政策邻避现象及情感表征,最后提出政策型邻避情结的引导策略,试图超越传统的情感—理性二元对立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27.
邻避设施兴建或运营可能产生的负外部效应常常引发周边居民的邻避行动。政府与专家倾向于强调公共利好与安全可控,以期对居民进行疏导与解释,但民众对不确定风险的发生与控制怀有一种实践或隐性知识,进而投射于态度或行为。本文聚焦风险经验对邻避认知的塑造机制,从“主体—对象—场域”维度对风险经验进行类分,揭示直接弱经验、间接弱经验与间接强经验的现实表征与归因路径。研究发现:所有经验类型都会推进风险议题的升温,并指向风险监控主体;直接弱经验作用于负面情感标记,间接强经验的独特功能是风险锚定。民众的议题关注、情绪积累、归因归责等要素的叠加,催化了认知解放与风险确定,并可能从认知转向行动。风险经验的分析视角,打破了邻避认知研究以专业知识为准则的知识权威主义,有利于重新审视依违两难和进退维谷的邻避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328.
邻避冲突为何能发生重大转折,由“僵持不下”到“皆大欢喜”?为解释这一转折过程,论文从过程视角构建“回应性软化”解释框架,并结合L县S镇变电站项目建设的案例分析发现:当邻避项目建设中面临财政资金与补偿政策限制等刚性约束的“硬结构”时,基层政府会在回应民众诉求的同时,对政策系统内外部的多方主体采取认知、态度、情绪、利益等方面疏通的“软策略”,即“回应性软化”;通过预软化、再软化与软化术,最终润滑了邻避项目政策执行,促成邻避冲突发生转变进而得以成功化解。“回应性软化”是邻避冲突情境中基层政府的策略选择,又是邻避冲突治理的主要解释变量,可进一步丰富邻避风险治理的工具箱。  相似文献   
329.
李丽琴 《行政论坛》2023,(3):159-166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建设主体在绿色技术创新上采取的行为策略将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本地政府在本地绿色技术创新策略上实施了“逐顶竞争”,但对邻地并未产生“示范扩散”效应。通过对其传导机制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对本地环境规制、R&D经费投入和产业结构产生正向影响,但对邻地的R&D经费投入以及产业结构产生负向影响。从财政分权视角探讨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影响的“本地—邻地”效应,有助于为推进各地方政府共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30.
邻避情结是导致邻避效应频繁产生、难以根治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前景理论为基础,将邻避情结归因于框架依赖,并从框架依赖的视角出发,提出一种邻避效应生成机理与治理路径分析的新范式。邻避效应的生成,是周边居民框架依赖作用的结果,周边居民对邻避项目建设容易忽略正外部性,习惯将负外部性作为参考点,并评估自我主观价值,在主观损失价值主导的心理状态下,产生反射效应,表现为反对邻避项目建设。治理邻避效应,关键在于干预周边居民的框架依赖,可通过消除周边居民的框架依赖或调整框架依赖下周边居民的主观价值状态,促使周边居民主观价值状态由损失主导转变为收益主导,激发确定效应,引导周边居民不再反对邻避项目建设,达成化解邻避效应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