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5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王艳玲 《河北法学》2004,22(4):130-132
我国关于遗失物的立法还不够完善,导致司法实务中有关遗失物纠纷的处理无法可依。为此,应当建立和完善物权立法,对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遗失物的悬赏广告,以及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属等问题应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2.
悬赏取证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为证明案件事实,通过悬赏广告的形式,公开承诺对提供证据的知情人给予一定报酬的行为。该悬赏取证成为了当事人收集证据的一种方式。悬赏取证行为应当具有正当性、合法性、公开性、对象的不特定性等特征,其不同于收买证人伪造证据和证人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3.
我国刑事悬赏制度化有其理论上的依据和现实中的必要性,但在当前的实践中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从刑事悬赏的主体、适用范围、赏金来源和发放以及对举报人权益的保护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4.
2001年8月30日,北京市宣武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这本是一起极其普通的案件,但由于其中涉及到一方当事人悬赏找寻证人的问题,所以作为我国首起悬赏取证案,它引起了我国司法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5.
本文试从分析法律行为的本质入手,阐明意思表示乃法律行为之本质,意思表示的数量是区分单方法律行为、双方与多方法律行为之关键,并以此为据分析悬赏广告中之意思表示数量,得出其法律性质系单独行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6.
在刑侦中 ,悬赏通缉 (通告 )既是一种特殊的悬赏广告行为 ,也是公安机关的一种刑事司法行为和行政行为 ,一旦使用 ,就应当积极兑现承诺 ,以维护公安机关威信。同时 ,国家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对此作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97.
刑事悬赏问题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悬赏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之内是1999年开始的事。我国所以采取悬赏制度有其经济、文化的背景。悬赏存在着争议,但从价值取向考虑,悬赏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悬赏的法律归属于契约,是一种特殊的契约。实践部门运用悬赏应注意区别举报人的动机和保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8.
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问题,理论界素有争议。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解释(二)》(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二))对悬赏广告的性质界定偏向于采契约说,但这并不妨碍学理上的进一步探讨,因为从利益平衡等角度考虑,单独行为说更好地兼顾了广告人和行为人的利益,较之契约说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9.
白平诉阎崇年和诉中华书局悬赏挑错案分别进入了诉讼程序,原本充满着浓郁娱乐气氛的公众事件最终转化成了严肃的法律案件。这两个案件的事实比较清楚:阎崇年确实在一次有四个记者在场的情况下说了千金挑错,其中的一位记者据此做了公开报道,阎崇年看到公开报道后保持了沉默;中华书局等36家  相似文献   
200.
白平诉阎崇年和诉中华书局悬赏挑错案分别进入了诉讼程序,原本充满着浓郁娱乐气氛的公众事件最终转化成了严肃的法律案件。悬赏广告的目的和内容是广告人要求完成指定行为并给予一定的报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